李百戶的欽佩不是給程卿的,而是給武二和孫安一群人,特別是知道一群人在殺匪時沒有死在水匪手里的,李百戶就更佩服武二、孫安等人的身手!
在李百戶手下兵士的幫助下,水匪們的尸身被搬去了淮安府衙。
程卿派武二和衛所兵士一起去府衙,自己則在碼頭等著,順便把淮安城的好大夫請來給俞三他們看傷。
程卿讓人去請的大夫和淮安知府差不多前后腳到。
請來的大夫剛給俞三開完補血生肌的方子,淮安知府就到了。
從淮安調糧的公文,淮安知府早已接到,不過以他的估計,五皇子到淮安還需幾天時間,沒想到五皇子自己在徐州,卻把此次賑災的副官程卿先派來淮安……五皇子沒來淮安,知府大人的確有些失望,但也不會因此就對程卿態度輕慢。
怎么看,程卿這個六元及第的侍講學士只要不死在淮南,肯定是很有前途的。
程卿來淮安是調糧,不是來為難知府大人,雙方利益不沖突,知府大人待程卿自然親切,不僅如此,淮安知府還十分支持程卿辦差。
淮安糧倉承擔了十二萬石賑災糧調撥,程卿要提走十分之一的糧食,就是一萬二千石。
可讓程卿驚喜的是,淮安知府趁著賑災隊伍到達前,已命人清點出了五萬石糧食,還調撥了足夠運送五萬石糧食的船只,程卿若愿意,直接將五萬石糧食運去淮南也行。
“程學士放心,本官敢以官聲性命擔保,五萬石糧食絕無一點問題,程學士可派人驗看清點,確認無誤再裝船。”
五萬石糧食!
程卿這一路南下,船隊沿途在各地糧倉裝糧,當地官員不辦事拖沓都算好的了,除了在天津衛因情況特殊,帶走了全部的糧食,沒有一處糧倉像淮安,在賑災船隊還未到地方,就準備好了超額的糧食。
如果每個地方的官員都有淮安知府的覺悟和工作效率,賑災船隊早就到了淮南災區了。
帶走這五萬石糧食?
程卿極為心動。
還是看著俞三仍然蒼白的臉色,程卿才打消了貪念。
五萬石糧食,是七百五十萬斤糧食,要用超過100艘船運送。
淮安知府很貼心把船準備妥當了,但程卿這邊只有二十多個護衛,還幾乎全部負傷。算上祁指揮使派來的,包括李百戶在內的二百衛所兵士……僅靠這點人,能把五萬石糧食順利運到淮南?
半路等著她的,可不僅有兇殘的長巾賊,還有沒死絕的水匪。
程卿冷靜下來,忍痛拒絕了淮安知府的提議:“大人一顆拳拳愛民之心,下官極是欽佩,然五萬石賑災糧,已超過了下官調運的能力,只能分批運往淮南。”
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幾碗飯,貪多何止是吃撐,還容易撐死。
淮安知府微怔,似乎沒想到程卿拒絕的如此快。
就不心動,不再考慮下自己的提議?
俞三雖然身體還虛著,也怕程卿掉入坑里,不給淮安知府繼續游說的時間,俞三主動問起了水匪的事。
若是衛所的李百戶和淮安知府說話,知府大人是不必搭理的,但錦衣衛的百戶提起這事兒,淮安知府就不得不慎重了。
“說起來,本官還要感謝程學士和與俞百戶,沒有二位拔刀相助,這窩水匪還要繼續危害從運河上經過的船只,他們殺人劫財無惡不作,本官幾次派兵圍剿,都被水匪們利用熟知水域地形的優勢逃脫。這些水匪不開眼,將二位當成了過路的行商,結果被二位帶人反殺,水匪精銳盡失,沒有幾年功夫,再難形成氣候……二位可是做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