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要賜死寧妃!
程卿呼吸都放慢了。
長公主都心情復雜看了皇后一眼,今天這件事超出了長公主的預料,但仔細一想,又好似在情理之中。
皇后并不是一直像現在這樣冷淡如一潭死水的,出身將門世家的皇后年輕時和鄴王妃一起并稱京都明珠,鄴王妃擅琴棋書畫,溫柔如水,皇后則擅騎射,美得像火,脾性也是嫉惡如仇,在一場皇家秋狩中,皇后燦如驕陽,俘獲了許多王公貴子的心。
皇后的性情根本不適合做一國之母,因為她的喜歡和厭惡都很直接,別的女人能忍的,皇后不一定能忍。
就好比皇帝這些年對寧妃偏寵,寧妃也恃寵而驕,欺負不受寵嬪妃、打壓新進宮的小嬪妃,甚至還讓懷孕的小嬪妃罰跪,導致那個小嬪妃落胎……這一樁樁一件件事,以皇后早年的脾性,根本不會忍,早該出手收拾了寧妃。
許多長公主以為皇后不會忍的事,皇后這些年都忍了,以至于長公主都快忘了皇后年輕時候的脾性。
長公主覺得皇后今天做的事在情理之中,不代表其他人也會這樣想。
四皇子就直接懵逼了。
四皇子印象中的皇后,是這么多年來不問世事的皇后。
這種性格,說的好聽些叫淡然,說的不好聽就是窩囊。
因為膝下沒有兒子,年紀也大了,娘家還沒什么勢力,戰戰兢兢龜縮在坤寧宮,生怕哪天都就被皇上找理由廢了——這就是四皇子心中皇后的形象。
皇后就是窩囊,厭勝案之后才沒有乘勝追擊,既不敢報復被圈禁的他,也不敢對貶為選侍,身處冷宮的母妃動手。
也幸好皇后沒有斬草除根的魄力,這才讓他和母妃等到了翻身的機會……父皇病重的時機真不對啊,如果父皇再撐一撐,把他的太子之位定下,眼下他也不必再看皇后的臉色。
四皇子根本就不信窩囊的皇后敢賜死他母妃,他覺得皇后在演戲。
皇后想用母妃的性命,來要挾他就范,讓他放棄當太子!
三尺白綾,匕首和毒酒,好呀,自己倒要看看,皇后會把哪一樣賜給他母妃。
被侍衛們押著,四皇子臉帶譏笑:“娘娘,您不必如此,兒臣知道您不想兒臣當太子,父皇生死不知,兒臣本也無心權柄……您有什么不滿,還是沖著兒臣來吧,不要恐嚇兒臣母妃。”
黃侍郎抹了抹額頭的冷汗。
是啊,被皇后打了個措手不及,黃侍郎都差點信了皇后要賜死寧妃了。
當著首輔大人,還有長公主,還有其他皇子,皇后怎么敢?
皇帝還沒駕崩呢,皇后就急吼吼收拾賜死寧妃,等皇帝醒了,皇后怎么收場!
黃侍郎大著膽子為四皇子說話,“皇后娘娘,您貴為國母,怎能做出這樣的事?臣可沒有說過寧妃娘娘是妖星。”
禮部尚書恨不得把黃侍郎的臭嘴堵住。
這些年來,禮部尚書知道黃侍郎年老昏聵并沒有什么能力,但比起年輕強勢的章侍郎,尚書大人還是更喜歡黃侍郎這樣沒什么威脅的副手,至少不用擔心皇帝會用黃侍郎來取代自己……現在禮部尚書那個悔啊,果然平時偷懶,關鍵時刻就要付出代價。
皇后不該只賜死寧妃,應該把黃侍郎這個老匹夫一起弄死就好了!
尚書大人感覺高首輔的視線落在自己身上,很想大喊冤枉。
真的不是禮部在搞事!
他是堅定反對立四皇子為太子的人好不好?
禮部尚書無力為自己辯解,拼命對程卿打眼色。
程少詹,你要機靈點,皇后娘娘讓你一起進宮,不是因為你官位夠大,是因為你夠年輕,即便說了什么不中聽的話,那也是年輕氣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