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皇子,不算孟懷謹這位剛剛歸位的,本來也只有五位,能爭太子之位的也只有五位。
這五位里,原本的大皇子造反失敗被誅,四皇子被圈禁,就只剩下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有一爭之力。
二皇子才干中庸,這兩年京里局勢一變再變,二皇子都沒能抓住機會冒頭,如今老實做個閑散王爺也是挺好的結局。
對皇位最有競爭力的,是三皇子和五皇子。
至少大家以前是這樣想的。
現在才知道想錯了,原來能爭太子之位的,一直只有三皇子。
皇后有親生兒子呢,怎會支持五皇子奪嫡?
所以皇帝給三個皇子都封了王,只趕魯王去封地,顯然也是覺得魯王對剛剛認祖歸宗的“皇長子”威脅最大嘛。
威脅不大的湘王和蜀王,都被留在了京里。
至于這兩位王爺將來是不是有別的造化,要看新君的心意了。
宗室和朝臣們覺得皇帝的做法有混淆皇室血脈的風險,反對“皇長子歸位”,傳旨的內監可不這么想。
皇上想傳位給誰,誰就是新君。
什么叫混淆皇室血脈呀,皇上若是高興,還能把皇位傳給兄弟而不是兒子,當然,一般不會有皇帝這么干……內監都是沒有子孫根的殘缺人,人缺什么反而最在意什么,內監們將心比心,都不懷疑孟懷謹的身世,皇上可比他們這些閹人聰明多了,不調查清楚,怎會讓皇長子歸位!
不過皇上一面趕魯王出京,一面又晉了魯王圣母的位份,有寵無寵的,誰也說不清楚。
傳旨內監恭喜了賢嬪晉妃,又向蕭云斐透露了湘王和蜀王的事,蕭云斐在憤怒中又有一絲詭異的安慰。
——讓他去封地,是因為他最有能力,為威脅到父皇屬意的繼承人!
很快,這絲安慰又轉換成了更大的憤怒。
既然父皇都承認了他的能力,為什么不選他做太子?
孟懷謹認祖歸宗,宗室質疑,朝臣不認可,為大魏的江山社稷埋下了多大的隱患呀!
傳旨內監走后,蕭云斐站在原地,半天沒有說話。
“你就如此認命了?”
長公主掌摑了賢嬪,皇上立刻把賢嬪晉為賢妃,位份晉升猶如兒戲,長公主都氣笑了。
這是皇兄在警告自己!
長公主顧不上心酸,看蕭云斐失魂落魄,恨不得也給蕭云斐一巴掌把這人打醒。
蕭云斐當然不肯這樣認命。
“……父皇給了我十日準備,我是得好好準備,請您助我!”
長公主點頭,“好,這才是本宮的好女婿!”
十日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了,好好策劃一番,未必不能一擊必中。
造反這種事是別想了,皇上掌控著京師軍隊,造反是自尋死路。
但孟懷謹不在皇宮里。
這位“皇長子”仍然住在舊宅,刺殺孟懷謹肯定比造反容易。
皇帝肯定派了人保護孟懷謹,想要刺殺成功,不管是長公主還是蕭云斐,這時候都不該再藏著掖著,一擊不中大家都要完蛋,這時候不掏家底,難道要去了山東再起勢?
長公主雖然一向知道女婿蕭云斐不簡單,然而真正知道了蕭云斐有多少可用的人手,長公主仍是暗暗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