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買鋪子,俞顯贊同。
師娘和俞千戶肯定都比他們聰明,聰明人的選擇怎會有錯!
胡小郎和邵寶這兩人便懷疑是自己錯了。
這也不能怪胡小郎和邵寶,除了對朝廷極有信心的人,大部分人和胡、邵二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否則蘭州城里也不會有那么多鋪子出售。
來了蘭州城一趟,雖然沒進鄴王府,胡小郎和邵寶卻也真的見了一番世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總結起來很容易,實踐卻很難。
時下交通不便,除了趕考,讀書人不會輕易出遠門。《周禮》說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真正掌握此六藝的讀書人并不多。沒有了武力防身,出遠門除了經濟壓力,還有安全顧慮,別說出門游學,便是出門趕考都有被搶劫謀害的倒霉蛋。
胡小郎和邵寶跟著何婉來蘭州城能這么安全,都是因為沿路的馬匪都被俞顯捉去從軍了。
現在以蘭州城為中心,輻射周圍州縣,僥幸躲過俞顯抓捕的馬匪路霸根本不敢冒頭,從秦安縣到蘭州城的道路,前所未有的安全,何婉疑心俞千戶是抓匪是有私心,然而何婉并沒有證據……但路上安全了,對何婉是有益的!
不僅是對何婉有益,對百姓和行商都有利,俞顯做了一件極大的好事。
如果這種剿匪的力度能持續幾年,不僅是秦安縣到蘭州城之間的商路被打通了,整個地區的商業交流都會變多。
沒有商人云集的地方,絕對稱不上繁華。
這樣的道理,一半是何婉自己悟出來的,她畢竟出身商戶,何老爺子生前又疼愛她,并不拘著她,何婉從小就耳濡目染了何老爺大半生經商的見識。
還有一半則是程卿告訴她的,何婉明白道理,只是沒總結過,程卿卻給她講了許多事,什么銀子留在手里不花和石頭差不多,只有貨物和銀錢流通起來,銀錢才有了價值,商人有大有小,各行各業,他們買進賣出都是“商業行為”,大大小小的商業行為,發生在大魏各處,盤活了大魏的“經濟”。
經濟好,老百姓的日子不一定很好過,因為老百姓身處最底層,要經受層層盤剝。
但經濟要不好,老百姓的日子會更慘。
這樣一想,俞顯剿匪,真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小郎聽了這件事就高興的很,夸你做的好呢!”
何婉嘴里的“小郎”當然不是胡小郎,而是指程卿,程卿知道俞顯把馬匪抓去充入軍隊,的確在家里夸過俞顯,說俞顯這事兒是一舉數得,會造福很多人。
可憐的俞千戶,聽到何婉說程卿夸了他,臉一下就熱氣騰騰,幸好他蓄了須,人又曬黑了,別人看不見他臉變紅,否則還真影響千戶大人的威嚴。
程卿從前何曾夸過他,在書院時每次見他都恨不得翻個白眼贈與他。
當然,那時候他的確沒干什么像樣的事!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程卿對他的態度到底是慢慢改變了,從厭煩他,瞧不起他,到如今肯定他、夸他,將來或許還會欽佩他、仰慕他……
俞顯心情大好,臉也不好再板著,客客氣氣告訴何婉,如果有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
胡小郎和邵寶看得愣神:俞千戶可是手握兵權的大人物,對師娘這么客氣,可見是對老師程卿極為看重了。
老師厲害,當學生的與有榮焉。
榮九在俞顯心里的地位和胡小郎、邵寶都差不多,甚至俞顯對榮九的印象還要壞些,認為他不如那兩個白紙般的半大孩子好教,語中還敲打了榮九一下,不想榮九給程卿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