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們只知道了程卿當了禮部侍郎,卻不知道開海禁的建議就是程卿提出來的,孟懷謹保護了她,沒有將她的奏折公開。
如果由程卿提出此議,她必將承受所有壓力。
程卿自己無所謂,這事兒總得要有人做,她背點罵名有啥大不了的。
“可是連高首輔的都反對……”
高首輔是三朝老臣,是先帝倚重的重臣,到了孟懷謹登基,高首輔一直態度鮮明支持孟懷謹,這樣一位文官首領此次都要站到孟懷謹的對立面,反對開海禁,局勢自然艱難。
“高首輔老了。”
孟懷謹打斷程卿的顧慮,“大魏在變化,老臣子若是跟不上這種變化,那朕只有請他們退位讓賢。”
變革不可能一直溫情楚楚。
孟懷謹堅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如果高首輔不贊同,他只有請高首輔致仕!
這不是帝王的無情,恰恰是孟懷謹的心軟,讓高首輔致仕,高首輔才能脫離這個旋渦,不用為了黨派的利益沖在最前面。
現在退一步,還能保持君臣之情!
程卿想明白這些,就不再說什么了。
生產力提高,會制造出更多的商品,這些商品除了賣到草原,還能賣到海外去,開海禁有利于大魏對外交流,睜開眼睛看看別人發展到什么地步了,才不會故步自封。
海貿還有非常豐厚的利潤回報,程卿在意的不是海外的金銀等物,她覺得大魏類明,按照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歷史線,土豆、紅薯和玉米等農作物應該已經從海外流入,被大魏種植了才對。
大魏和另一個時空的明朝一樣,正在逐漸迎來小冰河期,冬天越來越冷,少了這些容易種植又產量很高的農作物,底層老百姓怎么活?
百姓都餓死了,還搞什么建設,還說啥提高女子地位。
在貧寒的底層家庭,發生饑荒,有限的口糧肯定會被留給男丁。
為此,程卿還特意寫信問在福建練兵的俞顯,懷疑這三樣作物已經在福建沿海種植了卻沒有推廣開來,得到了俞顯的否認。
如果有這樣高產易種植的作物,當地官員是不可能放棄推廣的,這是多么大的政績啊!
程卿沒找到也不氣餒。
現在大魏還沒有,那她就去海外把種子帶回來!
所以在開海禁的事上,程卿絕對支持孟懷謹。
……
蘭州鄴王府。
蕭云庭拿到京城最新的消息。
新啟三年臘月,高首輔上奏乞骸骨,孟懷謹再三挽留后,準許高首輔致仕。
“開海禁啊。”
大海是蕭云庭陌生的領域,蕭云庭好像有了新的挑戰樂趣。
造船出海這種事,蕭云庭怎能落于人后呢?
反正蕭云庭也不缺錢,再大的海船他都能造出來。
不對,原本他是不缺錢的,孟懷謹把西北劃給他管,他現在就缺錢了!裕豐錢莊的確富有,但流通的是大魏境內的銀子,蕭云庭琢磨著要去海外搞點銀子回來建設西北。
——蕭云沛不是一直在京城閑著么,乘船出海很危險,正好派蕭云沛去探探路!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