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幾代皇帝的擴建和修葺,端得是皇家園林氣象。
不僅是夏天的避暑勝地,在附近還發現了溫泉,又建了溫泉宮,冬日里在這里泡溫泉,也是十分愜意的。
皇帝將得寵的,為他生育過子女的妃嬪一股腦的都打包帶走了。
太子在被冊封后,就合家搬進了東宮居住。
如今宮里,除了太子一家子人,也就是一些不得寵的小嬪妃了。
因著這么一出,傅知易分宗出來一事,就這么悄無聲息的過去了。
傅知易出孝后,雖然皇帝病了,可早就謀好的吏部的缺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出孝后,立刻就走馬上任了。
新鮮出爐的吏部左侍郎,掌管吏部司和司封司。
雖然吏部左侍郎不過是正四品官,看似降級了。
可權利卻更大了。
吏部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等事務。
而司封司則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
實乃實權大臣。
年紀輕輕就登上這個位置,不是沒有人嫉妒的。
只是大家心里清楚,這是傅知易應得的。
畢竟人家乃是太子的救命恩人,有了這份功勞,只要不謀反,一輩子都能躺在這功勞上安享榮華富貴了。
更何況,這雖然是太子給傅知易謀劃的位置,可若是沒有皇帝陛下首肯,這樣關鍵重要的位置,能落到傅知易手里?
那些朝堂上的老狐貍,一個個心里有數的很。
這傅知易只怕就是如今的太子,下一任皇帝的心腹大臣了。
因此到了吏部后,不僅無人給使絆子,還都十分的熱心交好與他,堪稱大順朝最友好的同僚了。
當然這樣的回報就是,吏部被卡了很久的審批條子,每次去戶部追問,都說沒錢,不給撥付款項。
在傅知易進入吏部,站穩腳跟后,那審批條子就神奇的順利的通過了,款項也及時的撥付到位了。
得,大家這才想起來,人家還有位嫡親的舅舅兼岳父大人,是戶部尚書呢。
那就更不能得罪了。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太子監國,別的也就罷了。
最頭疼的就是西戎王和一干俘虜如何處置之事。
天天留在京城白吃白喝,哪里有這么好的事?
因為之前傅知易就建議過,若是一時和西戎那邊談判不下來,就讓那些俘虜做工干活去。
挖礦也好,采石也罷,去修皇陵也行,反正得干活!
至于西戎王,當初戰場上沒殺,現在殺了也不像話。
可是留著又挺膈應的。
老皇帝讓下頭人商量如何處置,商量了半年,也沒拿出個章程來。
如今他拍拍屁股去休養了,將這個棘手難題丟給了太子。
意思很明確了,這也算是給太子的一個考驗,考驗他處理政務的能力了。
太子:不知道為什么,就突然很不想當這個太子了。
話雖然這么說,可還得硬著頭皮上啊。
朝堂上的那些老狐貍目前還不得他相信,能信的也就自己的那一套小班子。
來吧,開會吧!
太子小團體開了幾天幾夜的會后,終于想出來一個驚天大計劃。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