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前面就是道州城了,我看到前面的官驛有不少人,旌旗招展,似乎是道州城的官吏來迎接老爺……”
轱轆轆的馬車行駛在官道上,前面趕車的鄭倜掀開馬車前面的車簾,對著車廂里的夏平安說道。
“知道了,就在前面的官驛停下吧……”坐在馬車里的夏平安看了鄭倜吩咐道。
趕車的鄭倜點了點頭,繼續趕車。
夏平安看著手上韓愈的《諍臣論》,看得津津有味。
這韓愈的文章果然是極好的,哪怕他是寫這文章來罵自己,但這《諍臣論》也是寫得無可挑剔,一篇《諍臣論》,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叢《易》到《尚書》,韓愈挑著話,把自己罵了一個遍,還讓自己無話可說。
看到夏平安在看著韓愈的文章,同樣坐在馬車車廂里的薛約就忍不住了,“……那韓愈作《諍臣論》譏諷老師在諫議大夫的職位上尸位素餐,這次那奸相裴延齡陷害陸大人,滿朝文武,大家都知道陸大人是冤枉的,但也只有老師敢站出來為陸大人據理力爭,痛斥奸相,不知道那韓愈的臉這次要往哪里擱?”
夏平安笑了笑,“薛約,你就是性格太直,脾氣太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擔任諫議大夫職位的多年,一直不說話,韓愈看不過,寫文章罵我幾句也正常,韓愈的這文章寫得極好,你應該多學學!”
“老師當初為何不反駁韓愈呢?”
“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已,你要記住,諫官如劍,遇到不喜歡磨劍的人,這劍平時用得多,那劍也就不鋒利,關鍵時刻怎么能披荊斬棘,我在諫議大夫這個職位上,這次冒死進諫,能讓陛下不做糊涂事,不讓陸贄等人被裴延齡所害,不讓陛下淪為枉殺忠臣的昏君,就夠了!”
“老師,那誰是磨劍之人?”
“太宗喜磨劍,魏征鋒芒現!”夏平安說道。
薛約似有所悟,但仍舊一臉憤然,“天下都知那裴延齡那奸**佞諂媚,辦事無能,整人有術,當年奸相為度支使,只是弄了一些簿書賬目糊弄陛下,朝廷府庫未增分毫,卻讓陛下以為他理財有術,接連提拔重用,那奸相才是該殺該貶,老師這次拼死上書彈劾奸相,難道陛下還不醒悟……”
夏平安看著薛約,心中卻在想著,這薛約的脾氣果然耿直,要不是自己把他留在身邊時時教導,這薛約此刻恐怕也因獲罪,被貶邊荒了。
不知道自己改變這薛約的命運,這次的界珠融合成功之后得到的神力會不會再增加一些。
除了薛約這個學生之外,現在正在駕車作為自己仆人的鄭倜,按史書的記載,其實也早就死了。
鄭倜的遭遇應該是陽城平生最懊惱的事情,這鄭倜原本也是忠義節操之人,因為無錢葬父,陽城當年還在夏陽山隱居,幫他葬父之后,這鄭倜就愿為奴為仆,伺候陽城左右,只是陽城忠厚,不愿施恩圖報,只愿把鄭倜當學生來對待,還教鄭倜讀書,學習《詩經》《國風》,但那鄭倜的確不是讀書的材料,最后感覺自己對不起陽城的教導,鉆研不進學問,羞愧無比,居然上吊自殺了。
鄭倜之死,這也是陽城君平生最懊惱之事,當年鄭倜死時,陽城君為其治喪,還脫了衣服在鄭倜靈堂請罪,讓身邊仆役用荊條鞭打自己贖罪。
這次融合這顆界珠,夏平安自然不會再讓曾經的悲劇發生,當年在夏陽山中幫助鄭倜葬父之后,夏平安就收下了鄭倜,讓鄭倜跟在自己身邊做仆役,不讀書,只辦事,那鄭倜果然盡心盡力,一直到現在都生龍活虎的。
融合這顆界珠最難的地方其實有兩個,一是在陽城受到朝廷征召成為諫議大夫之后知道什么時候該冒死開口進諫然后得到被貶道州的機會,第二就是被貶到道州之后,知道該怎么做才能解除道州百姓的疾苦。
這顆界珠召喚的千幻童子,應該和道州百姓上貢朝廷的侏儒有關……
……
很快,馬車就到了前面的官驛,道州城的大小官吏加上旗牌手聚集在這里的有一百多號人,在迎接新刺史的到來。
夏平安一下馬車,拿出印信,表明身份,道州城內的大小官吏就迎著夏平安,依仗開道,準備挨返回道州城。
坐在馬車里,夏平安已經在想著到了道州之后從哪里下手,罷貢之事非同小可,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自己手下的官吏,自己上面的觀察使,都有可能牽扯其中,從隋煬帝開始,道州就一直在上貢侏儒,大唐的侏儒戲俑都出自道州,用后世的話說,侏儒已經在道州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不少人通過上貢侏儒升官發財,自己這次來,是要斷很多人升官發財的路來了。
迎接夏平安的那些官吏和儀仗走在官道上,威風凜凜,讓沿途百姓紛紛側目。
不到一個小時,夏平安的馬車就隨著那些官吏依仗來到了道州城的東門。
走了這么久的路,頭頂烈日炎炎,那些旗牌手們都蔫了,只是勉強還打著精神。
就在車隊要入城的時候,突然之間,從城門旁邊突然沖出了一個女子,一下子跪在儀仗隊的前面,大聲的哭嚎呼喊起來,“民婦有冤,請刺史大人給民婦做主啊!”
看到新到任的刺史大人剛入城就發生這種情況,那些迎接夏平安的官吏們一下子臉都綠了。
“哪里來的大膽刁婦,給我拖開……”一個騎在馬上的官吏冷喝一聲,就要下令把那個攔路的女子從城門口拖開。
“且慢……”馬車的門簾掀開,夏平安已經下了馬車,直接越過那些官吏和旗牌手,來到了那個叫冤婦女跪著的地方,打量了那個女人一眼。
那個跪在地上的女子二十多歲,粗布麻裙,手臉粗糙,滿臉風塵,一看就應該是道州城附近農村里的農婦,估計已經在這里等了很久了。
“我是新上任的道州刺史陽城,整個道州都是我的治下!”夏平安看了周圍那些在看熱鬧的百姓一眼,大聲的說道,然后伸手就去攙扶那個女子,“你有何冤屈,為何攔路,可以起來再說!”
“民婦何氏請求大人給我做主啊……”那個跪在地上的女子,根本不起來,而是磕頭如搗,嚎啕大哭,那女人的額頭磕在灰塵仆仆的地面上,額頭都磕青了,沾滿灰塵,“我的孩子剛剛才滿一歲,就被人搶去了,請大人幫我要回我的孩子,嗚嗚嗚嗚,要是沒有孩子,我也不想活了,嗚嗚嗚……”
“按我《唐律》規定,諸掠人、掠賣人為奴婢者,絞;為部曲者,流三千里。為妻妾子孫者,徒三年,何人敢在我道州擄掠孩童,你說出來,本官一定給你做主,本官倒要看看,這道州城中,誰有這么大膽子?”夏平安大概知道是什么人干的,不過他還是大聲的把唐律給說了出來,義正辭嚴,讓周圍的那些圍觀百姓都有些騷動。
“民婦的孩子,就被那個人和幾個捕快一起搶走了!”那個民婦抬起頭,一下子指著站在夏平安身后的那些官吏中的一個。
夏平安轉過頭,看向身后的那些道州城的官吏。
今日來迎接他的官吏有不少,都是道州刺史府下的人,有刺史府的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還有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等六曹官員還有一些小吏。
那個民婦指著的人,正是刺史府府下六曹中中的司戶,司戶的職位是統計人丁戶口的,在夏平安眼中,這是一個芝麻綠豆般的小官,而在普通人眼中,這種小官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道州城的司戶是一個長得像豬一樣的男人,三十多歲,尿泡眼,眼袋烏青,腦滿腸肥,走了這段路已經走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剛才在官驛的時候,這個司戶自我介紹,夏平安還記得這個家伙,叫王齊。
看到那個民婦指向自己,再加上刺史大人目光一看過來,那個司戶王齊臉色一變,嚇得渾身一個激靈,冷汗都出來了,連忙辯解,“還請刺史大人明鑒,我絕沒有做過擄掠孩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