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如果一定要派人的話,他是應該先通知自己一聲,兩人合作之下,可以保證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且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兩人聯手,解決起來也會更容易一些。
沒有必要自己犯險。所以很可能成國公是被冤枉的。
心中有了這般的分析,但端王也沒有馬上出手的意思。他還想在觀察一下,然后等到成國公那邊壓力最大的時候,他在站出來,如此才會獲得最多的感激,把利益最大化。
至于說,自己沒有出手相助,會不會有人敢強闖成國公府,大司馬是一點也不擔心。
成國公的夫人可是懷云公主,是皇族之人,那沒有自己這個負責皇族事務的大宗正在,誰敢隨便的妄動。
哦,對了,還有皇帝可以繞過大宗正直接出手,只是他們這個皇帝,行事風格可是一點也不果絕,他最喜歡做的就是,看著別人在前面打打殺殺,他躲在后面運籌帷幄。
這個性格之下,在沒有弄清事實之前,皇帝才不會隨便的下場呢。
“等著看吧,只要成國公能頂住壓力,接下來大司馬就有得忙了,娶了三公主又如何?這最多可以保你平安,卻無法保證你的位置會不動如山。”
心中剛有了這些感嘆,管家裴安就一路小跑來到了端王的面前。“王爺,外面來了一名太監,說是奉了皇令前來傳旨的。”
“嗯?娘的,又玩這一套?”
端王聞聽之后,忍不住把心中的不爽罵出了聲來。
上一次對付康王的時候,就下令讓他出手,雖然事情之后,很多不爽之人都把槍口對準了大司馬,但他身為端王,也還是有人在私下里議論自己,說自己不配做大宗正,這是胳膊肘向外拐了。
這才過去多久,同樣的事情再度出現,端王心中沒氣才會是怪事。
氣歸氣,即是皇宮里來的太監,端王也是不得不見。“讓他過來吧。”
端王有令,很快一名宮中的太監春陽就出現在正廳之中。
春陽,是布達春身邊另一名干兒子,在皇宮中與崔狗兒的地位相當。
“奴婢春陽見過端王殿下。”
“嗯,春公公前來,可是有什么旨意要宣讀?”端王并沒有太把一個太監當回事,說話的時候,也就隨意了許多。
“旨意沒有,但有皇爺的口諭。”春陽面色卻是嚴肅無比。
“口諭?”
聽到不是旨意的時候,端王先是愣了一下,但跟著就想明白了,這是宣文宗生怕會留下什么把柄,把他給牽扯到其中,才弄了一個口諭出來。
口諭嗎?狗屁!
沒有明旨,端王才不會去做這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更不要說,成國公還是他私下的盟友。
心中這般想著,端王嘴上也饒人道:“春公公,這就不對了吧。如果有皇上的旨意,本王即是宣國的臣子,定然是要服從的,可只是一道口諭,那是真是假,不好意思,恕本王不能應允。這樣吧,春公公還是再回皇宮一趟,請了明旨之后再說與本王聽如何?”
連口諭是什么都不想知道,那是因為端王能夠想象到里面的內容。即是如此,聽了反而麻煩,便不聽為好。
端王也是在用這樣的方式,隱晦的提醒宣文宗,要么然你就下明旨,然后我拿著明旨去成國公府外宣讀,當一個普通的傳旨人。要么然我就什么都不會去做,這個鍋不要想讓我來背。
端王的反應讓春陽有些傻眼。
皇上的口諭,他們這些做太監的,敢亂說嗎?
可是偏偏端王就是這樣的態度,而他還無法拿對方怎么辦。“這...那奴婢告退。”
春陽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說起來他也只是一個傳話的而已,他只需要把事情發生的經過匯報給干爹就算是交差了。
春陽來得快,走得更快。看其離開的背影。端王頗為不恥的發出了一記冷哼之音。
很快,政務殿中的宣文宗就知道了發生在端王府中的事情。他雖然有些生氣,卻也能夠理解,畢竟自己就是想讓端王去背黑鍋的,人家看出來了,然后給予了拒絕,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連自己的口諭是什么,連聽都不聽,這就有些托大了。宣文宗開始想,有機會的話,是不是把端王換下去,讓一個聽話的人來當這個大宗正呢?
好像賢王就不錯,這個皇弟從現在來看,是沒有什么野心,也很聽自己和話,如果可以讓他成為新的大宗正,那以后在發生什么有關皇族的事情,自己就有了背鍋之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