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吧,把你知道的有關昌都城之外的事情都講一講。”寬大的馬車之中,賈平安問向著李木白。
知無不,無不盡,李木白把自己所知說的事情都給講了出來。比如說,昌都城之外一切以當地世家大族為主,皇權在這里不是說沒有影響力,只是很小而已。
甚至在很多偏遠的地方,百姓們也只是知道當地的權貴和大族老爺們,至于皇帝是誰,他們不是很清楚,更不會過多的去關心。
皇權不出京,指的就是這一點。
“軍隊呢?難道軍隊也不聽皇令嗎?”
“是的,軍隊也是如此。想必公子也應該有所了解,按兵部老爺們的計劃,士兵一天只有一斤糧食的配額,對于青壯而,根本就吃不飽。那時間一長,領兵的將軍們就算是想要效忠于皇權,面對殘酷的現實,也是做不到的。為了吃飽,他們就只能向當地的大族低頭,以換得一口吃得。當然,不是所有的軍隊都這樣,像是在宣國,羽林衛和北府軍這兩只精銳之師糧草是充足的,他們也是真正的鐵桿保皇派。”
“當然,軍隊吃大族的,不代表就不一定全聽大族的,他們也會衡量。只要宣國沒有出現明顯的弱勢之前,皇令,他們還是會服從的,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聽了這些,讓賈平安對于宣國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和他想象的基本上一樣。封建王朝家長制就是如此,皇權不下鄉,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嘛。
通訊的不發達,讓皇上只能看到腳下這一畝三分地,這是當時的通病。
就像是明朝末年,面對滿清建奴的入侵,明軍就真無還手之力嗎?
當然不是,朱重八建國時,弄得軍戶制,多少還是有一些效果的。可就是因為朝廷太窮,沒有更多的糧餉,這才逼得那些領兵的將軍們不得不另謀他路,連帶對于御外之戰也不是那么積極,最終這才將大好的江山拱手送人。
宣國也是一樣,和大明末年是差不多的體制。
賈平安之所以會問這些,其實就是想要看看,他想要擴軍的話,從地方上征招能不能成行而已。
現在看來,似乎麻煩不小。
比如說,想要于當地征兵,那就等于是從地方的大族口中搶食。年輕力壯者,自己需要,別人也需要。
而以現在他的實力,直接拿這些地方士族開刀,顯然還差些火候。
如此看來,只能從其它方面想辦法了,比如說讓大族十分討厭的山匪。
這些人的存在,其實是威脅到大族安全的,也是他們迫切想要解決的。
動這些人,不會傷及地方士族的利益,反而還會讓他們和自己站在一起,這就是團結更多人,為自己所用的道理。
“你把所知的山匪名單都寫來了。這里還有三顆震天丹,你拿去服用吧,現在你的實力還是太弱了,至少要想辦法先提升到半步宗師再說。”賈平安將三枚土黃色的丹藥拿了出來。
“諾,屬下定不負公子期望。”伸出顫抖的雙手,接過了三枚丹藥的李木白,有如重生了一般,對未來充滿著期望。
而關于空間之事,兩人都沒有提。顯然以李木白的聰明,是知道什么事情可以說,什么事情不能說得。
說了就是一個死。
隊伍浩蕩而出,走在公主路上,僅僅是一天的時間,下午天還沒有黑呢,便已經來到了百里城之外。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通暢果然可以方便了很多人與事。
百里城,做為宣國的北方門戶,負責的就是昌都城的安全。而這里一向是定國公,屈百里的控制范圍。
從資料上來看,屈氏生活在百里城很多年了,光是經歷的王朝就有三個。但他們不僅沒有滅亡,相反還變得越發強大。如此可見,他們的底蘊之強大,更可以看出來,他們見風使舵的本領有多高超。
什么效忠于皇上,效忠于宣國,與國家共存亡,在這個時代都是不存在的。
對于世家大族而,誰做皇帝都是一樣,他們所看重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只要皇帝能帶給他們利益,他們就支持。
反之,沒有好處的時候,眼看著有人造反,他們也不會去管。眼睛里只有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只要你別搶奪我的利益,你做什么我都不會去管。
“典型的小農思想作祟,王朝治下有這般勢力的存在,焉能不亡。”賈平安看過資料后,不無感嘆般地說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