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原本以為自己一個大帽子扣了過去,對方是會閃避的。
比如解釋一下說,沒有這個意思。這樣的話,自己的面子有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談了。
可是現在...
你直接承認了,算是怎么回事?
“安國公何意?”于萬里冷著臉。
“甭那么多廢話,交人。”賈平安懶得繼續和于萬里掰扯。不是沒給你時間讓你表現,可是三天過去,你卻是什么事情都不做,那就等于是再逼我。
賈平安表現的十分強勢,但于萬里也沒有絲毫要退讓的意思。
原本,他已經做好了把人交出來的準備,可就在兩天之前,昌都的旨意來了。
不是宣文宗寫的,上面卻蓋有玉璽。
命令是監國太子發來的,大意就是有人謀反,皇上氣得臥床不起,現在宣國的事情已經由他這位監國太子說了算。
北府軍做為宣國的兩大精銳之一,以后也要服從太子的命令云云。
傳旨的太監在收了于萬里的銀子之后,便把發生在昌都的事情大概講了一遍。
聽得于萬里,全身都是汗水乍立。
他沒有想到,這短短時間里,昌都竟然發生了這么多的大事。好在他一直帶兵在外,不然的話,這一次也難免要做選擇,而一旦選擇錯誤,可能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就像是吳鐵屠,身為羽林衛將軍,不就死在了內斗之中嗎?
有了前車之鑒,于萬里自然學聰明了,他馬上就表示會服從監國太子的命令。
這個表態,讓來傳旨的太監十分滿意。然后人家就借機提出了另一個要求,就是把大統的英郡王給送出關去,讓他安全回返大統。
太子在昌都干掉了所有的對手,眼看著繼承皇位也就是時間的問題。那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把目光放得更為長遠一些。
比如說,自己成為了皇帝之后,要如何與其它大國打交道。
他準備繼續沿用之前賈平安的提議,對于外面的戰爭不參與,坐山觀虎斗。
大策如此,英郡王陳金牛就不能出事。
同樣的,陳金牛的身份太過敏感了一些,尤其之前還幫著大皇子想要自立,對這樣的人,就算是想要赦免,那也不能下什么明旨。讓太監傳話就是最好的手段。
雖然沒有明旨,但太監把話說的如此明白,于萬里自然知道要怎么去做,這便一口答應。
現如今,傳旨太監已經離開,但于萬里的信心更加堅定。
面對著賈平安,想要要人,自認有了底氣的于萬里,搖了搖頭,“對不起,我有旨意,人不能交給你。”
“旨意?”
賈平安皺了皺眉。
他可以看出,于萬里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恃無恐。
難道說真有這方面的旨意?
其實想想并不難理解,弱國嘛,都有些慫。
不想因此而得罪了大統也是正常,盡管別人已經騎到他們的頭上拉翔了。
只是有一句話,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
別人怕大統,他可不怕。
你都跑到我們的地盤搞事了,我還能饒得你了。
“來,把圣旨拿出來看看。”賈平安看向于萬里問著。
他已經想好,有圣旨的話,他就會沒收了,然后來一個死不認賬。
什么?這是耍無賴。
對付賴人就要用比他們更賴的手段,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之其身。
只是讓賈平安沒有想到的是,于萬里攤了攤手,“沒有圣旨,只有監國太子的口諭。”
“口諭,還是太子的?”
賈平安何其聰明,馬上就察覺出了不對。
只是這個時候,他沒有去追究,他沒有忘記自己來的目的是什么。
“那就不好意思了,沒有圣旨,那誰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你懷疑本將軍?”
“沒錯。”
賈平安竟然點頭了,這樣真的好嗎?
同為宣國的臣子,不說是相互幫襯吧,至少也不會當場拆臺的吧。
而這樣做了,這就是要不死不休的節奏。
只要是聰明人,都不會這樣做。可賈平安,就這樣做了。
“總之就是沒有圣旨,而且人我也不能交給你,你待如何?”于萬里開始擺爛。
“于大將軍當真做好決定了嗎?”
“你又想干什么?”于萬里發現,自己有些跟不上賈平安的節奏。
“沒什么,就是不想亂扣帽子。比如說,于大將軍暗通大統國,想要叛亂...”
“你胡說。”于萬里氣急敗壞。
“是嗎?可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你為何不把人交出來,而是要庇護他呢?”
“我說了,這是圣旨上的意思。”
“那就拿出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