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打大夏的時候,大統也沒有忘記發展,是因為形勢遠沒有到那么危機的時刻。
現在卻不行了,連國都都要不保了,此時還不征兵,更待何時?
第三,就是派人聯系了正在蜀州的二皇子陳金虎,讓他不要管那邊的事情了,帶兵回防蘇州,這個大統最為富庶之地。
還有第四,第五,分別與大夏和越國和談。
為的就是止刀兵,然后抽出全部的實力與北統軍一戰。
要說陳金龍的做法并不算錯,只是時機不對。
就在他剛派出禮部大員,前往各國商量停戰事情的時候,完顏邪帶著六萬多胡騎來到了攻伐徽州的戰場之上。
胡騎不愧是天下強軍。
對付秦軍,他們不是對手。但打起大統軍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與大夏軍配合之下,短短時間內,連克數城,最終,硬是以快打快,靠著雷霆之勢攻下了徽州的首治之地合合郡。
這還不算完,一路又攻下了淮遠城、懷池城,向著除城而來。
一旦拿下了陳城,接著就是岳城,然后就可入蘇州地境了呀。
原本南統軍只有需要守住武陽城便可,現在西面又來了危險,如此兩面夾擊之下,杭都危矣。
此時,統武帝已經清醒了過來,只因受了刺激,現在還只能躺在床上。
陳金龍來見了父皇,說出了如今的局勢。最終父子一商議,做出了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那就是放棄杭都,放棄整個蘇州,撤到易守難攻的禹州去。
死守,很可能會連老本都要搭在這里。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如退上一步,退到禹州,將更有利于接下來的防守。
只是在退走之前,需要把蘇州的好東西都帶到禹州。
只要有錢有糧,以后要多少軍隊湊不出來呢?
南統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開始主動退縮。
天慶六年六月,南統在夏胡聯軍、統宣聯軍的逼視下,放棄了國都杭都城,退向禹州。
同月,越軍借勢占領了整個贛州。
至此,原本強大的大統,管治五州之地,現如今只是占領一個禹州,茍延殘喘。
中原大戰的形勢是一變再變,差點亮瞎了賈平安的雙眼。
以前,他就聽說過合縱連橫這個詞。
按書上記載,能人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是如何的說服他國短暫的聯合到一起,借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初看,感覺很精彩。
可待后來年紀大了、閱歷獲得了增長之后在看,感覺那么亂呢?
這分明就是大家為了目的,在互相算計的一個過程而已。
總而之,就是各自為了目標,今天聯盟,明天背叛罷了。
那時自己看了還感覺到是有些夸張了,一個國家呀,政令怎能如此的修改,還要不要規矩了?
可是今天一看,賈平安這才發現,自己還是太保守了。
看看吧,宣國先與大統聯盟,然后又背叛了南統,加入了北統。
大統呢,與齊國、越國宣和大涼分別聯盟過,又分別被他們給背叛過。
齊國呢,先與大夏聯盟,甚至還是人家幫他立的國。隨后也投降了大統。
越國呢,一樣先與大統聯盟,關鍵的時候,捅了人家一刀子。
還有大涼,一會與大夏好,一會與大統好的。
對了,還有一個大夏呢。
先是舉世皆敵,最后找了賈平安這么一個盟友。等形勢好了之后,現在又開始算計賈平安,算計著離間秦王與馮大勇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曾經的胡騎是敵人,現在又是盟友了。
看看這一切,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亂字。
便是小孩子玩過家家,也不外如是。
所謂協議就是用來撕毀的,被這些人玩得是爐火純青呀。
看透了事實之后,賈平安決定不和他們玩了,自己玩自己的,借機占更多的地盤才是真。至于誰想和自己聯盟,聽一聽也就是了。
還是先忙自己的事情,把甘州與銀州的地盤穩固了,在看看是不是有機會拿下蜀州。
只是賈平安沒有想東進之意,但大夏卻惦記上了他,想要把他給滅了。
宋軼文一直留在晉州,按他回報的消息所說,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一粒糧食由晉州運送到古州。
從北地三州送來的所有糧草,都被馮大勇以擴軍的名義給留了下來。
事實上,馮大勇的確一直在擴軍,原本只有四十萬兵馬的他,現在已經有兵六十萬。為此,大夏還提供了不少的軍餉給他。
對此,夏光帝認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