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畔。
天色已經黑了。
好在,終于抓到趙志的‘尾巴’,一幫小兄弟們都很振奮。
莊瑾壓低聲音問道:“峴弟你說,接下來該做什么?”
崔峴看了眼天色:“今日太晚了,我們先各自回去,莫要讓家里人擔心。”
眾人點頭。
等往回走的時候,才發現裴堅那邊還一直沒動靜。
崔峴略作思索:“大哥去的是衙門,打探消息必定難度大一些。明日,學堂碰面再商議。”
于是,大家在河邊分別。
另一邊。
尚且沒來得及回傳消息的裴堅,還真找到了有用的東西!
裴堅認識縣衙馬典吏家的小孫子。
他在衙門悄悄蹲點許久,親眼看到趙志離開。
然后指使馬典吏家的小孫子,以尋找自家祖父為由頭,‘誤進’了趙志的縣丞衙房。
本意是想碰碰運氣。
結果好家伙。
那馬典吏家的小孫子,直愣愣進去逛了一圈。
出來后從懷里拿出一沓文書,遞給裴堅,語氣帶著討好:“裴堅兄,你看這個行嗎?”
裴堅隨意一眼掃過去,臉色一下子就繃緊了。
甚至不可置信的看了好幾遍。
因為這一沓文書,是關乎好些村子的‘脫戶’、‘銷戶’、‘漏戶’的在冊登記內容。
裴堅雖然沒文化,但他有見識,而且心思極其敏捷。
直覺告訴他,這東西絕對有大作用!
將這沓文書迅速塞進懷里。
裴堅想了想,終究沒忍住問道:“這些東西,你怎么找到的?”
馬典吏的小孫子直愣愣道:“趙縣丞衙房案牘下面地板有處暗格,我先前進去躲貓貓的時候發現的。”
“這種暗格,我祖父弄了好幾個,我一看就知道怎么打開。”
“但里面的金銀珠寶,銀票之類的,我不敢拿。只拿了這些沒什么用的破紙。”
裴堅:“……”
人才啊。
他怔怔看著馬典吏家的小孫子,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說些什么好。
馬典吏家的小孫子見他不說話,有點急了:“那些貴重東西我真不敢拿!裴堅兄,求你了……”
東西已經到手,裴堅懶得廢話。
從懷里掏出一個摩喉羅遞給對方,不耐道:“行了,你拿來的東西雖然不咋地,但勉強給你一個吧。”
“但規矩你是知道的,要是敢出去亂說,老子三天能揍你五頓。”
馬典吏家的小孫子興奮收起摩喉羅,縮了縮脖子:“裴堅兄你放心,我肯定不說!”
他去趙縣丞衙房里偷東西,怎么敢往外說?
等目送馬典吏家的傻孫子走了。
裴堅瞧了眼天色,又去了縣衙后門。
這里距離差役們的耳房很近。
他剛過去。
一個年紀稚嫩的小男孩畏怯走過來,喊了一聲‘裴堅兄’。
裴堅應了一聲,問道:“人打聽到了嗎?”
不得不說,小裴少爺真是天生能干大事兒的人。
知道兵分兩路。
他謹慎的把‘進縣丞衙房’一事,交給馬典吏家的小孫子。
而崔峴讓他幫忙尋找‘大川’的事情,則是找到了這位稚嫩小男孩來辦。
因為眼前小男孩的爹,是衙門里的一位差役。
也是巧了。
這小男孩的爹,其實就是崔老頭的女婿林差役。
聽聞裴堅的話。
稚嫩小男孩小聲道:“裴堅兄,你找的人我認識,他是縣太爺。”
什么?
裴堅一愣,隨后從懷里掏出崔峴給的畫像,狐疑道:“你確定?再看看,別弄錯了。”
葉懷峰縣令是新上任的,因此裴堅也不曾見過。
那稚嫩小男孩又認真看了幾眼畫像。
隨后篤定道:“他就是縣太爺!今日我親眼看到他來找我爹,我爹喊他縣太爺。”
“縣太爺跟我爹說,讓我爹嘴巴嚴一些,若是崔峴一家來向我爹打聽他的身份,讓我爹什么都不要說。”
“哦對,他還特地交代我爹,讓我爹幫忙照看崔峴一家。”
啊?
峴弟怎么跟縣太爺扯上關系了?
裴堅很是吃驚。
他照舊給那稚嫩小男孩一個摩喉羅,對方歡喜的臉色漲紅,喜滋滋跑了。
縣衙里。
特地找機會,跟那位林差役交代,讓對方守口如瓶的葉懷峰縣令,正在慶幸。
他的馬甲又捂住了嘿嘿!
稍晚些的時候。
在茶行商人家里吃好喝好,享受完美人服侍的趙縣丞,優哉游哉歸家。
結果剛一回去,又看到自家小孫子在摔砸東西。
趙志趕緊上前哄道:“哎喲,是誰又惹我家乖孫生氣咯。”
趙耀祖氣呼呼道:“還是那個崔峴!我可是聽說了,他最近在裴氏族學里,好生出風頭。”
“那吳夫子,天天夸他是曠世奇才!氣死我了!”
“祖父,你不是說很快便能收拾了他嗎?”
提起此事,趙志臉色也是一冷。
前些日子本想踩著崔峴做墊腳石,讓自家小孫子揚名。
結果一首《詠鵝》,讓《詠新竹》和趙家都成了笑柄。
趙志在南陽囂張慣了,自然忍不下這口惡氣。
再加上孫子趙耀祖挑唆。
趙志便使了個陰招,派了個有前科的毛賊,攜帶一些金銀,去崔家栽贓陷害。
卻不曾想,那沒用的毛賊,竟被一個小差役碰巧給抓包了!
“乖孫放心,上次出了點意外。祖父向你保證,肯定盡快把那小子全家收拾了。”
趙志笑呵呵跟孫子表態。
心里卻在思索著,該再想個什么法子,懲治崔家。
以他如今的權勢地位,要打壓收拾一戶普通百姓,那實在太過容易。
聽說,崔家小子確實有些才氣天分。
既然如此,更要盡早扼殺,以絕后患吶。
巧了。
崔峴也是這樣想的。
一位權勢滔天的縣丞,在背后惡意的盯著自己,叫他如何能安心?
崔家。
老崔氏等了又等,終于在天色徹底黑下來的時候,把兩個小孫子給盼回來了。
她松了口氣:“老大媳婦,兩個孩子到家了,準備開飯。”
林氏從堂屋里出來:“好的,娘也趕快去坐下歇歇。”
倆孫子一直沒回來,老崔氏不放心吶,一直在巷子口眼巴巴等著。
崔伯山點起油燈。
陳氏在哄小閨女。
崔璇則是幫她娘一起,把飯菜端去堂屋。
一家子人各有各的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