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站在那里,神色看似平靜,但垂在身側的手早已緊握成拳,指節泛著白,由此可見,她已把全身的力氣使在了拳上。
葉曦若無其事地掃了一眼。
單單看一份全是編號、數據的資料,哪有清晰知道編號背后的真實身份,那種沖擊力來得強大?
只有她清晰知道自己處在哪個位置上,才能站在那個位置上思考。
僅僅思考,還不夠。
“以寧,你真正出生的年份被修改過,你實際上的年紀是二十一,這么做的原因……聰明如你,想必一定能猜到一二吧?”
根本不需要猜。
江以寧的出生就卡在項目終止前,幾乎可以斷定,項目的終止,跟她有關。
無非就是項目內部的人,為了搶奪資源發生內斗,進而分裂、中止。
這些情況,全世界每時每刻都在上映,屢見不鮮。
而“造神計劃”項目的斗爭結果是,有人成功搶到了“實驗材料”,并且,防止已到手的材料被奪走,那位勝利者對“材料”的信息作了修改,以此躲避其他搶奪者的耳目。
一目了然。
他繼續說道:
“你還是堅持認為,個人行為,不代表家族所有人嗎?我不否認這個道理,但,你有沒有想過,當時的江家……最受矚目的人,是溫知晴,醫界能一呼百應的,還是溫知晴,項目為什么會不找她,反而找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江正學?她真的會不知情嗎?”
“以寧,你覺得,可能嗎?”
江以寧已經把整份資料都看完。
里面涉及的,都是當年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領域頭部,而江正學……也許他真的有能力,也許他真的是個天才,也許他真的是整個計劃的關鍵。
但在這份計劃里,他只是一個最平凡的小人物。
畢竟,往往能主導一切,并不一定全是能力或者智力,更不是說你行你就能上。
有能力有智力的人,反而更多的是,淪為權力或者資本的工具,為其所用。
說白了,就是一顆棋子的角色。
葉曦身體往前傾,伸手拿起茶幾上的文件,沒有翻開,手掌輕輕撫著空白頁。
“外面有說法,她最喜歡的那個天才兒子英年早逝,溫知晴接受不了白頭人送黑頭人的痛苦,所以她低調退隱,而這段時間里,竟然正巧就收養了一個剛出生,因為病弱而被拋棄的孩子,移情作用之下,她把對兒子的喜愛轉移到這個病孩身上。”
“這么多撞在一塊的巧合,還能叫巧合嗎?”
葉曦不停地述說,不停地發問,借此引導著江以寧的思考方向。
“據我所知,溫知晴在你知事的時候,就跟你說了,你是收養的孩子吧?你有沒有想過,她為什么要這么做?”
“還記得,我剛進來跟你說過的那句話嗎?”
“你十幾年來,所看到的,接觸到的一切,都是經過江家人的篩選……哦不,是經過江家人的精神安排,才對。”
如同站在這里的江以寧所表現出來那樣,對江家的感情那樣,他們精心培養出一個有著絕對忠誠的孩子。
江家人成功了。
小姑娘容不下江家以外的所有人,但凡試圖接近她的,皆被她身上的尖刺所傷。
葉曦把想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后,就沒再繼續灌輸。
他給她留了空白的思考空間。
這是要打碎她過去二十年的成長關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甚至,并不是把話說開,今天就能解決,就能讓她心甘情愿回葉家那么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