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方才魏世成的態度很明確,要好生照顧她,這已經給了元衡郡主明確的信號,也給了眾人嚴肅的警告。
要把李清懿當成盟友,不要將她當成敵人。
要對她好,要用真情打動她。
她就可以成為魏家的奇兵一支,而不單單是某個人的寵物。
呵!
如果李清懿不是重生,她也許真的會被魏家這群假臉給騙過去!
而且,魏家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讓她攀上高枝一飛沖天。
比如,魏瑾兒。
還有二房三房,他們要仰仗魏世成的鼻息,要利用李清懿獲得好處,卻未必想要元衡郡主得勢,定會暗中挑撥,之前搶女兒的話,便要因此應驗了。
所以,這里面暗含著重重矛盾。
李清懿被夾在暗流中間,稍一疏忽,就會粉身碎骨!
一頓飯,眾人吃的心思各異。
李清懿回到濯香院時,心神也不由疲憊至極。
蘅蕪端了茶來,說道:魏大老爺竟主動要幫咱們李家討回爵位,也不介意郡主在祠堂祭拜,這份胸襟倒也能止了外面那些傳了。
四兩撥千斤這樣的招數,也就他這樣有分量的人使出來,才格外奏效。
這位魏大老爺果然如姑娘所說,心機深重,手段厲害。
魏世成還不到四十歲,就官拜吏部尚書,算得上平步青云,但這可不全是太后的功勞。
菘藍過來說:那他既然有這么大的才能,為何還要借太后得勢憑自己的本事,還免得讓人背后嚼舌根子。
李清懿搖搖頭:你看到的只是表面,其實朝廷官職授予很有些講究,真正順暢的青云路,乃是進士出身,入翰林,熬幾年清苦日子,之后外放州府做幾年地方官,外放兩任后調回京師進六部。
六部之中,吏部為首,戶部次之。
吏部負責官員任免調動,最具實權,在朝中屬于橫著走的角色。
戶部掌管錢糧戶籍稅賦,連皇帝、后妃們用錢,也得先從戶部劃撥。
一般能進吏部或是戶部的,便是默認的內閣大學士了。再熬上個七八年,從侍郎做到尚書,任期內要是沒什么大錯,便能入閣做閣老,這是天下文人最理想的仕途。不得不說,魏世成本身便是個有本事的,要不然,當年也不能得頭甲第一。但如果只靠他自己慢慢往上熬,就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菘藍恍然大悟,所以他需要太后幫忙疏通,掃除障礙,讓他一路暢通的往上爬!
李清懿哂笑一聲:可不是人家在翰林里要熬個十年八年,他不過呆了兩年就外放升州做了知府,回京后,別人要在六部熬七八個年頭,他也不過三年就當上了吏部尚書。這一步緊挨著一步,一絲一毫的時間都沒有浪費。
吏部擁有銓選權。
凡經考試、捐納或原官起復,具有資格的官員,都須到吏部聽候銓選。
雖然皇上在用人方面保留了最后決定權,但吏部提交的候選名單較多,皇上并不熟悉所有候選人,他日理萬機,也不可能逐一翻閱所有候選人的履歷,往往只是看看排名靠前的幾個,再圈定一個人。
這就給了吏部巨大的操作空間。
魏世成有太后保駕護航,完全不存在被人頂替算計的風險,幾乎次次候選都排在最前面。
等他自己進了吏部,便開始收攏結交自己的人脈。
所以即便太后薨逝,魏世成的腳跟也早就站穩,不會有絲毫的動搖了。
但他若想再更近一步,還得另尋契機。
李清懿瞇了瞇眼睛。
前世魏世成本沒打算將她送給秦增。
是因為她在謝家家廟坍塌時傷了左手,這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那么他原先的打算,是將自己送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