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朱霖和李二,這兩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剩下一個他還沒有接觸,但是能從這么多人當中殺出來。
顯然也是有著自己的本事。
況且,那人的考核還是關于生意這方面的。
“父皇,朝廷內,你有沒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忽然問道。
他覺得自己也是時候提出這個問題了。
現在的朝廷,官員當中,權勢滔天。
就比如那舉薦的制度,但凡是有這個資格的。
基本上都不會為寒門而開。
所謂寒門,就是那些老百姓,不管是多么有錢的商人,都一個樣子。
只有成為官員,才能脫離寒門的范疇。
想要改變科舉制度,這一點,必須要先清除。
李世民的面色變了一下:“你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難不成李承乾就要把手伸到朝廷里面了嗎?
可是他才多大?
自己的班底也沒有,支持者更沒有。
拿什么來對那些盤踞已久的官員們動手?
而且這種時候,要是有這樣的苗頭出現。
那恐怕會造成不小的動亂。
李承乾嘆了口氣,說道:“父皇,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出現很長時間了。”
“官員們手眼通天,或許在朝堂之上安分守己。”
“可是離開朝堂,又是另外一副樣子。”
“我大唐人才輩出,可是這些有權有勢之人,卻堵死了天下學子的一條路。”
“科舉制度的改變,他們才是最大的反對者。”
“要是不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是不可能成功改革的。”
“我覺得,想要做這件事的話,首先就要得削減他們一部分的權利。”
“或者說,給出一定的懲罰。”
“只有讓他們看見,繼續這么做下去會有懲罰,他們才不會明目張膽。”
“這樣也會對之后的改革提前鋪路。”
這件事他考慮了很多次了。
但基本上沒有李世民的首肯,是進行不下去的。
自己的考核,更多的還是挑選出他的親信。
他自己的力量要從這些方面來弄到手。
可是科舉,那是影響整個大唐境內無數百姓的事情。
萬萬不能草率。
李世民想了想道:“這件事以后再說吧。”
“現在就對他們動手,不合規矩。”
“父皇知道你想要盡快推行,可凡事都急不來。”
“最起碼,要等你成長一段時間之后再行考慮。”
“畢竟,你雖是我大唐太子,但歸根到底,也不過一個十二歲的孩童罷了。”
“那群老謀深算的人,是不會聽信一個孩童的妄。”
“哪怕有著父皇給你撐腰,這也不可行。”
“強行推動,只會遭到更加劇烈的反抗。”
“到時候,天下動蕩,那等后果你我誰都承擔不起。”
李世民的話說白了,那就是李承乾現在沒有任何威望。
支持他的人也是寥寥無幾。
雖然他能依靠皇帝的身份將這些反對聲全部壓下去。
可那樣有什么用?
人心最為難測。
到時候天下一旦因為這件事產生動亂。
后果可要比現在嚴重的太多。
最起碼,那也要等到李承乾擁有更多話語權之后再做決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