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能看到名字,抬抬手成全一下同僚,或者拍一拍上司的馬屁,有何不可?”
“所以,兒臣建議,科舉改革先從糊名、謄錄兩個環節開始。”
“考完收卷,立馬把姓名以及籍貫等信息全部用紙條糊住,并派小吏全部謄抄一遍。”
“如此一來,哪怕考官早有打算要高抬貴手,也得從諸多試卷里去猜測究竟是那一份。”
“不說完全杜絕內外勾結一事,但至少讓科舉一事在公平上,提升十倍不止!”
李世民原本半躺著聽著李承乾的話的,可越聽越興奮,聽到最后,更是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案幾上。
“說得好!”
“好一個糊名和謄錄!”
“承乾,這事兒不用討論了,朕接受了!”
“就該這么干!”
“正如你所,只要有這兩招在,縱使還有舞弊一事發生,比起之前也難了何止十籌?”
“完全杜絕舞弊是絕不可能的,朕也沒癡心妄想有那等情況,但能杜絕一大部分,朕就心滿意足了!”
“承乾,你這主意,當真配得上真知灼見一詞!”
“很好!”
李承乾嘴角微微一翹,倒也沒太過得意。
因為這法子本就是幾百年后才會出現的。
但既然好用,那提前拿出來用用,又怎么了?
謝過李世民的夸獎后,李承乾轉頭說起了第二個意見。
“父皇,兒臣繼續說第二件事,那便是為科舉增加一級考試。”
“嗯?增加一級?承乾,此何解啊?”
李世民眉頭再次皺了起來。
多少有些沒聽明白。
李承乾慢慢解釋到:“如今大唐的科舉承襲隋制,只要考過便能授官。”
“可在兒臣看來,這實際上是非常不完善的。”
“一場考試定輸贏,這里頭的運氣成分太大了。”
“同時,如今我大唐幅員遼闊,諸如嶺南道、福建道等等偏院地方的學子來一趟長安委實是太過艱難了。”
“若是考過了還好,可以留在長安為官,可要是沒考過呢?”
“同時,這種萬里迢迢趕考的行為,直接就把一大幫有才但囊中羞澀的士子給攔在了考試外邊了。”
“這其實對于父皇攬才是極為不利的!”
李世民煩躁的端起茶碗咕咚咕咚給自己灌下一大口,似乎要澆滅心頭的燥火。
而后直接把手里的茶碗往案幾上重重一放。
“你所說的顧慮,朕已經知道了。”
“朕也承認,你說的有那么些道理。”
“可難道朕多加一級考試,這問題就解決了?”
“不照樣還是考試么?”
李承乾笑著搖搖頭。
“父皇此差矣!”
“若是分成兩級考試,那么當地的考生可以兩年或者三年在當地首府參加一次考試。”
“通過者,授舉人功名,有這個功名,便能得到朝廷給予的錢糧供養。”
“或許不多,但至少能活命,有口飯吃。”
“同時,只要有了舉人功名,那就有資格授官。”
“只不過,舉人功名只能從最底層做起,一級級慢慢往上爬。”
“但與此同時,只有舉人才有資格參加第二級也就是長安城里的殿試!”
“這才是真正的科舉!”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