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終非常圓滿的在朝會上通過了李承乾這個多少有些離經叛道的提議。
于是,僅僅兩天時間,長安城里每個坊市的布告欄里,便貼上了一張明晃晃的告示。
“大唐詹事府并禮部,公告,因東宮事務繁多、人手暫缺……”
公示欄前,眼見著坊官張貼好告示之后,一群老老少少的百姓便湊了過來。
“坊官兒,這寫了個啥啊?!”
“老張趕緊說說,這馬上過年了,怎么又貼告示,我這心里慌慌的!”
“對對對,看見告示總覺著有事要發生!”
“趕緊念啊!”
“……”
一眾坊市內的百姓壓根沒拿坊官兒當個啥官兒看待。
這不,鬧鬧哄哄的就攛掇著人給大家念一念告示。
畢竟大家伙兒都不識字嘛,你貼個告示,沒人念出來,沒人解釋解釋的話,那貼了豈不等于沒貼?
坊官還真就沒法拒絕。
因為這些事兒,其實就是他的主要職責來著。
“咳咳……”
清了清喉嚨,坊官兒看著告示欄上的新告示,慢慢念到。
“這新告示呢,主要就是說一個事兒。”
“太子殿下在城外那個別苑,哦,就是有好些個工坊的那個,招人呢!”
“啥?招人?別苑招人了?”
“在哪兒招?”
“招多少?”
“要干啥的?”
“還是以前的待遇不?”
不得不說,比起國家大事,百姓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兜里的碎銀幾兩。
而且事涉城外太子別苑的工位,那更由不得眾人不感興趣了。
畢竟,大半年的時間了,別苑的福利待遇還有一應規矩,早就流傳出來了。
如果說最開始的一應傷殘府兵帶著他們的家屬進去,享受如今的一切眾人尚且覺著理所應當的話。
那么之后被收攏的流民,同樣享受到了長安城百姓沒有的待遇,這就讓一應自認為天子腳下、天下首善之地的長安百姓破防了啊。
他們比不了為國征戰流血流汗的廝殺漢也就算了,可難道還比不了一幫子流民?
可……太子別苑不同于其他地方,壓根不讓普通人進出啊。
更別提,不僅大門那兒有人守衛,墻根下還有人巡邏,內里更是所有人都互相認識,但凡來個陌生人,沒人領著帶著,立馬就有人喊巡邏隊。
只有等到那些個在城里有親眷的員工放假出來走親戚或者逛街的時候,才能從他們嘴里聽到些許太子別苑里的‘詳情’!
也正因為他們,如今長安城里的百姓,誰不知道太子別苑待遇好?
不僅包吃包住,而且伙食嘎嘎好,菜式多有油水就不說了,還能添飯到吃飽為止。
每月的俸祿還是直接發的銅錢和銀子!
更別說員工的孩子還有專門的學堂就讀,從小文武兩邊都學!
可以說,這條件,別說普通的大字不識一個的長安百姓了,就是一般的官員家庭,他也羨慕啊。
貞觀年檢的官員,固然不像是朱重八那個時代那么窮困,可單純靠著俸祿過日子的話,那絕對不是多寬裕的。
尤其是那些父母長輩俱在,還子嗣繁多的,那真是能壓垮一個男人的脊梁骨的。
所以,每次太子別苑但凡要招人,那真是群窮洶涌啊。
干一樣的活兒,能有更多地俸祿更好的生活,誰不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