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早有打算。
“爸、媽,首先,咱們得統一好口徑,關于錢從哪來的,對外面要有個說法。”
“明天咱們回汪家坳,你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荒山,最好在月山里,環境隱蔽點,然后你出面和汪家坳村委會談承包的事。”
“拿到承包權,我就趁黑把蚯蚓灑出去,慢慢改造土質。”
“真種東西不用急,明年開春就來得及。”
“咱們好好規劃一下,主要以經濟作物為主,貴精不貴量,雜一點,什么都培育一下試試,果樹、藥材、茶樹……”
“等東西出來以后,看看品質,再決定是不是要擴大規模。”
“品質真的高,不方便運輸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外面大城市有很多有錢人,專挑高價極品吃,咱們單位定價到奢侈級,哪怕用人工扛出去都能賺翻。”
汪冷靜而有條理,表情自信,沉靜的氣質中,帶著一種能夠平靜人心的力量。
汪大元和王秀芳見識不多,早就被汪遠遠落下,心里甚至都生不起一絲質疑。
有點難以置信倒是真的。
“真能賣上價?你說的精品,到底有多貴啊?”王秀芳惴惴的問。
汪馬上拿出實例:“我跟大領導蹭過一頓飯,2兩的日本和牛,來價就3000塊錢,那頓飯總共吃掉100多萬。”
蹭飯可以的,100多萬倒是沒扯淡。
正好當時拍下幾張照片,翻出來,給爸媽看。
“雪花紋的牛肉,看到沒?如果咱們的土質和水質能被改造到特別好,種出頂級牧草,咱們也可以養出極品黑牛!”
黑牛不是和牛,同源,但兩個價。
當然,同樣可以買到很貴是真的。
其實好山好水好土的價值遠不止于種植和畜牧,只是現在沒必要講那么具體,真要做,父母肯定會去了解的。
汪大元稍微有點擔憂。
“種東西肯定能賺,但是你要找林子里面的荒山,東西是真的難運,如果到時候品質不夠高,都得爛在地里……”
汪自信滿滿:“野生藥材、茶葉有什么難運的?量不大,單價高,瓜果什么的少種就是。”
“也是那個理兒……”
汪父馬上就被說服了。
王秀芳又問:“那咱們不種林木啊?”
汪大元直接擺手:“不種,種那干啥?到時候要砍,還得去縣里辦砍伐證……麻煩個球的!”
汪有不同意見:“可以少種一點經濟價值高的、成材慢的樹種,擱那慢慢長去唄!”
汪父馬上改口:“對,是這么個道理!”
王秀芳不關心種什么,總是在擔心錢的事。
“那咱們咋跟外面講?”
“砌院墻的石頭切出翡翠了,或者祖上傳下來的破瓶子賣了……咋都行。”
“那能瞞住內幾家親戚?”
“跟她們就說咱倆早年中的彩票,虛虛實實,謠一傳起來,那些八婆準迷糊!”
“那都不如說咱們祖上是汪家坳的大地主……”
“你當咱家不是啊?我小時候都不讓上學來著。”
“所以就不能是外地有啥產業?”
“可以啊……反正以后常駐汪家坳。”
老兩口開動腦筋,積極性特別高。
汪的爺爺是大地主,成分不好,其實家業早多少年都敗光了,但是一張皮挺能唬人的。
換別的人家說有祖產,怕是會笑掉八婆們的大牙。
汪家嘛……半信半疑,信者居多。
而且真忙起來,肯定會和原本朋友圈慢慢割裂的,剩下幾家親戚,以后都有地方安置,所以根本不成問題。
一家三口研究整整一下午,查詢好多資料,終于確定以后的發展大計。
第二天早上,汪出車行租一輛牧馬人,拉著爸媽直奔汪家坳。
……
礦省多山,太行、呂梁,兩大山脈一左一右,穿境而過。
鼓角有一半面積被山區覆蓋,然而大部分都是荒山,礦業城市嘛,不好深說,但是情況就是那么個情況。
汪家坳就坐落在太行余脈中,交通不便、土地貧瘠,隨著小煤窯的枯竭,村里的青壯已然搬離很久。
滿村里只剩下那么十幾戶老人,汪大伯守著一大家子十幾畝雜田,正在越來越覺得沒意思。
不出意外,汪家坳距離撤村不遠了。
如此偏僻的地方,再往西南走,越發荒僻。
都說深山老林,但汪家坳的深山,基本沒什么林子。
往南往北,都有密集山林,唯獨汪家坳那幾座山包包,植被稀疏。
越野性能極其強悍的牧馬人一直開到月山后面,越過水庫兩公里多遠,終于在一處山腳前徹底停住腳步。
汪大元下車,跟汪講解附近的地形。
“兒子你看,小月山、虎頭巖、門來峰,三個奇形怪狀的山包包,把前面那塊兒地包圍起來……走,咱步行過去看看!”
爬上小月山的半山腰,往山穀里一看,汪一眼就相中這地方。
當中一塊兒小山穀,是一個三角形,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摺合出來是1000畝左右的平地,甚至夠建一個自然村的。
只是山穀的土地太貧瘠,樹都沒多少,遍地雜草。
一條小溪從虎頭巖上蜿蜒而下,穿平原而過,最終在小月山的山腳溶洞里消失。
小山穀總共有三個“出口”,在三座山的夾角處。
只不過,有兩處出口的高度,差不多有百米之高,基本上不存在過車的可能。
唯有對面虎頭巖和門來峰之間的山隘,才能勉強通行越野車。
然而從那邊出去并沒有什么意義,對面全是山溝溝,要穿過呂梁山脈,才能到下一個市區。
破地方,真是鳥不拉屎的閉塞。
“真要選這里,咱們必須得在腳下開條路出來,才能真把東西運到省會。”
汪大元有點憂心。
不過汪卻樂觀得很。
“開發山區是一件很漫長的事,咱們的法寶是那種變異大地龍,隱蔽才是第一要素,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咱家的山林成型,路的事一定能找到辦法解決。”
最慘最慘,下次再拿到巨型蚯蚓培養器,直接全堆在山腳,把山巖“吃”開,那已經是最笨的辦法了。
“可是咱家的錢能支援那么久么?”
“放心,前期投入又不大,剩下的錢,我有別的投資渠道,以后每年都有活錢。”
汪一句話,又讓老兩口一驚。
“啥渠道?兒子你可別讓人騙了!”
“網上的一些東西,跟直播、公會、互聯網娛樂有關係,我認識很多靠譜的朋友,不會虧的。喜子哥現在就做這個,賺得很。”
汪語焉不詳的扯著謊,老兩口面對著氣質大變的兒子,根本生不出質疑,心中充滿希望。
父母對兒女的那種成材期盼,一旦結合上實際變化,那真的是深信不疑。
汪的變化太大了,頂樑柱、話事人的氣度賊有說服力,一舉一動的沉穩,讓老兩口不自覺的信服。
反正前期投入不高,錢來得又容易,那就試試唄!
“行,那咱們回去就找村里、鎮里問問,看看多少錢能拿下!”
汪大元一摔煙頭,狠狠在土里碾碎,背著手就往山穀里走去。
圍著三座山轉悠一大天,晚上回到汪奶奶家,一家人又商量好多事,才各自睡去。
……
三天后,汪大元和鎮里簽下承包合同,將三座山頭和中間一塊小荒地一併承包下來。
年限是統一的70年,費用是10塊錢每畝每年。
總面積大概18平方公里,2萬7000多畝,正好將三座山全部覆蓋。
承包費用一次性交10年,以后是每5年一補,合同簽給鎮里。
汪家坳隨時可能撤村,沒法跟村里簽,怕以后扯皮。
270萬的款子轉賬過去,那片荒山野嶺,以后就是汪家的山頭了。
實在種不出啥來,立個寨,拉一票人馬,搶幾個壓寨夫人回去,對于神豪汪而,仍舊不虧。
嘿嘿!
合同一生效,汪馬上趁黑,把所有蚯蚓都培養出來,均勻的撒在山頭中。
來年開春,核心區域就會被改造完畢。
一年后,山巖化土,便可以栽種果樹。
三年后,整片區域都會變成風水寶地,種什么成什么。
眼下的半年里,汪父亦不會閑著。
簡單的平出一條能夠走越野車的路,半人工半機械,半年時間綽綽有余。
但那些雜事,暫時卻和汪沒什么關係了。
買輛二手的牧馬人扔給父親,又給母親留下230萬現金,汪低調的回到學校。
走的時候周二,回來的時候周六。
之所以大周末的折騰回來,實在是被那些姑娘們催得可以。
葉瑩瑩一直在催汪復審設計圖,沒問題就要準備開工;
王要請汪吃飯,微信里已經邀請好幾次了;
以上兩件尚算正事,其余人極不靠譜。
李諾一盛情邀請汪吃桃;
盧一天每天努力練習瑜伽,時不時就發張照片請汪少評鑒一下;
白子姣問汪為什么不來上課;
甜甜表示關心;
何苗苗饞西瓜了;
學姐李舒云三番五次的暗示她很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