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一名通信參謀跑了過來。“上校,命令已經收到,我們可以開始了。”
紀曉賓看了下航海鐘,剛好7點半,他朝那名通信參謀點了點頭,然后就發出了演習開始的信號。
三艘航母迅速轉向,此時吹的是東南風,迎風航行能夠讓載機攜帶更多的燃料起飛。三艘航母上都沒有彈射器,不過都預留了安裝彈射器的位置。只要彈射器研制成功,隨時可以對三艘航母進行改進。了解航母的人都知道,彈射器是航母上最重要的設備,如果沒有彈射器,就只能攜帶輕型作戰飛機,而且還要限制飛機攜帶的彈藥與燃料。如果有了合適的彈射器的話,那么不但可以攜帶重型戰機,而且還可以讓作戰飛機攜帶更多的彈藥與燃料,這是提高航母載機作戰能力的最好辦法。
首先起飛的是72架“食雀鷹”,這些戰斗機升空之后,立即分成了兩批。48架戰斗機率先向第一艦隊活動的海域飛去,而另外24架則留下來為后繼起飛的轟炸機護航。接著,72架“翠鳥”也離開了航母飛行甲板,升到了空中。這72架俯沖轟炸機先在艦隊上空完成了編隊,等待最后起飛的“魚鷹”魚雷轟炸機。
這次的演習并不是完全考驗航母艦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只是檢驗航母艦隊的打擊能力,因此談仁皓鉆了個空子。他將所有戰機全都排了出去,兩百多架戰機將編成兩個攻擊群,輪番對第一艦隊進行打擊。而這些戰機上攜帶的燃料足夠它們飛上幾個小時了,因此在返航的時候并不存在“搶甲板”的問題。如果是在實際的海戰中,恐怕這么做就等于自殺了。
四十五分鐘后,三艘航母上的所有作戰飛機都已經升空。航母迅速的轉變了航向,回到了艦艇編隊之中。在沒有了作戰飛機的情況下,航母基本上就沒有了戰斗力,裝備的那些130毫米高平兩用炮,恐怕連輕巡洋艦都對付不了,更別說皮堅肉厚的戰列艦了。
談仁皓看了下手表,整個起飛時間與他預計的差不多。如果分成兩批次出發的話,那么每批次的起飛時間至少需要25分鐘,而為了應付意外情況,則必須要準備30分鐘的起飛時間,現在節省了十多分鐘,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我們去情報中心吧!”紀曉賓叫上了談仁皓,現在已經沒有什么好看的了,開始那些飛機起飛時的轟鳴聲讓紀曉賓感到耳朵很痛。
情報中心就在航空作戰中心的下一層,之前這里是航母上的司令部,被臨時改成了情報中心。攻擊機群發回來的消息都將在這里匯總,然后才會將重要的消息發給旗艦。十多名通信與情報參謀正在忙碌著。為了指揮前面的攻擊機群,一共準備了十多個通信頻道,第五航空聯隊的每個中隊長都能夠與這里直接聯系,匯報作戰經過,以及最后的戰果。
談仁皓由感到有點緊張了,不過這次他控制住了情緒。第一艦隊在兩百多公里外,機群到達第一艦隊上空需要大概四十分鐘的時間。因此,在這四十分鐘里,除非有飛機因為故障需要返航,或者是墜海,不然是不會有消息送回來的。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