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元月一日,進攻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一槍打響。當日早晨,機動到了亞松森島西北方向上的第三特混艦隊的六艘戰列艦,八艘重巡洋艦上的重炮一起開火,打出了拉開戰役的第一排炮彈。
奉命攻占亞松森島的兩個陸戰隊營在炮擊三個小時之后搭乘登陸艇上了岸。亞松森島是美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前哨站,上面只部署了一個連,不到一百名陸戰隊官兵,這個陸戰隊連的任務是負責守住島上的那座雷達站。
戰斗打到中午的時候就結束了,在傷亡了三十多人之后,其余的美軍升起了白旗,放下武器,走出了隱蔽的戰壕,向包圍了他們的唐帝國陸戰隊指揮官投降了。當天傍晚,一支由十二艘運輸船(主要是大型駁船)組成的運輸船隊到達了亞松森島,這支船隊送來了一批極為重要的物資與設備。而當天登上亞松森島的帝國陸戰隊官兵已經達到了1200名,其中有600名工程兵。從當天晚上開始,陸戰隊就在島上修建一座簡易野戰機場,以供海航的戰斗機與戰術轟炸機起降。
陸戰隊與第三特混艦隊的進攻非常犀利,而且其大膽程度超過了談仁皓的預料。第三特混艦隊沒有去做陸戰隊的屏障,而是直接靠近了亞松森島,為陸戰隊提供了全程火力支援。結果,當天在這座島嶼的上空,唐帝國與美國海軍航空兵之間還爆發了數次大規模空戰。
第一輪空戰是在第三特混艦隊開始炮擊后一個小時四十分爆發的。一群由三十多架轟炸機(全為b-17重型轟炸機)組成的機群襲擊了第三特混艦隊。這批轟炸機大部分都沒有能夠成功投下炸彈,因為在第三特混艦隊開始炮擊之前,就已經有一個中隊的“隼”式戰斗機在其上空巡邏,另外一個中隊的“隼”式戰斗機正在趕來。為了確保第三特混艦隊的安全,部署在硫黃島,小笠原群島上的帝國海航戰斗機部隊調動了六個中隊的“隼”式戰斗機,輪番為第三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在戰斗機的猛烈攻擊下,八架b-17被擊落,六架帶傷返航。最后在艦隊上空投下炸彈地只有七架b-17。這些轟炸機是在5500米高度上投彈的,結果上百枚炸彈無一命中!
中午之前,一批美國海航的f4f掩護掛著魚雷與炸彈的轟炸機再次殺了過來。這次,美國轟炸機要打擊的不僅僅是第三特混艦隊,還有那些停在海面上的登陸艦,以及已經上岸的帝國陸戰隊。同樣的,此時參加防空作戰地“隼”式戰斗機已經增加到了兩個中隊。雙方的戰斗機首先交火,“隼”的性能比f4f超出不少(f4f的性能介于“食雀鷹”與“禿鷲”之間。比“禿鷲”要略差一點)36架“隼”很快就將40多架“野貓”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攔截轟炸機的另外一個“隼”式戰斗機中隊也很快就殺了上去。空戰打得很激烈,雖然大部分轟炸機都在投彈之間被擊落,或者是慌忙丟下了炸彈與魚雷逃跑了,但是還有一部分轟炸機趁亂突破了戰斗機的攔截,攻擊了海面上的戰艦。第三特混艦隊的防空炮火并不比其他的特混艦隊差(特別是那些新服役的戰列艦,在其建造的時候就加強了防空火力,其防空能力遠超當時地“李靖”級大型防空巡洋艦,是帝國海軍中防空火力最兇猛的戰艦)結果大部分殺向第三特混艦隊的轟炸機都被擊落。而沒有被擊落地轟炸機也沒有威脅到第三特混艦隊的戰艦。在損失了近50架戰機之后,美國機群落荒而逃,而換來的戰果僅僅只有兩艘登陸艇被炸沉。另外還有一枚落在島上的炸彈炸死了幾名陸戰隊的官兵。
當天下午三點發生的戰斗空戰最為激烈。美軍在知道唐帝國正在向亞松森島上部署更多的陸戰隊,而且還運送了大量的物資前往亞松森島之后,就猜到唐帝國準備將亞松森到建成前線進攻基地。而亞松森島距離關島大概350海里,距離塞班島大概250海里,如果唐帝國在亞松森島上部署戰斗機,那么這些戰斗機可以在關島上空執行一個半小時的戰斗巡邏,可以在塞班島上空執行兩個小時的戰斗巡邏。這實際上就等同于讓唐帝國在不出動航母艦隊地情況下,獲取了馬里亞納群島的制空權。隨后,唐帝國的炮擊艦隊可以自由進出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海域,而唐帝國的陸戰隊更可以從這里出發。一路南下,攻城拔寨,最終登上關島,把美軍徹底趕出馬里亞納群島。
亞松森島的爭奪戰直接關系到了整個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結局。美軍指揮官也不是笨蛋,雖然當時美軍沒有能力派遣陸戰隊去與唐帝國陸戰隊爭奪這座島嶼,但是可以拖延時間,可以通過轟炸來迫使唐帝國艦隊后撤,然后再送陸戰隊過去。因此,當天中午。也就在第二批美軍轟炸機正在與唐帝國的戰斗機激戰的時候,美軍指揮官集中了120架轟炸機,近80架戰斗機,準備向唐帝國第三特混艦隊,以及那支正在向島上運送物資的船隊發動一次致命地打擊。
這輪轟炸的重點是運輸船隊,而不是第三特混艦隊。嚴師琪也在此時預料到美軍會瘋狂打擊運輸船隊,因此,在中午的激戰之后,第三特混艦隊進一步南移,到達了距離亞松森島大概五海里的海面上,他還特別派出了四艘重巡洋艦前去保護運輸船只。當然,嚴師琪沒有忘記最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呼叫海航的岸基戰斗機部隊,讓海航必須保證在艦隊上空有兩個戰斗機中隊在執行作戰巡邏任務,另外還要有一個中隊正在趕來的途中(距離在80海里范圍之內)結果,當美國轟炸機群殺到的時候,他們要面對的不是兩個中隊的“隼”式戰斗機,而是三個中隊!
三點過五分,第一批美軍機群被一艘掩護運輸船隊的重巡洋艦上的雷達發現。五分鐘之后,接到召喚殺來的第一個中隊的“隼”式戰斗機與兩個中隊(美軍的中隊編制一般只有24架)f4f遭遇了。戰斗立即展開,雙方規模相差不大,“隼”式戰斗機的性能。以及唐帝國戰斗機飛行員的素質再次主宰了天空,“野貓”甚至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f4f的極限速度比“隼”低了近55節)十五分鐘之后,美軍轟炸機群與另外一個半中隊的f4f趕到,而此時負責艦隊防空的另外兩個“隼”式中隊也已經到達了。也許在這場戰斗中最應該佩服的不是美國機群地數量,而是美國飛行員的勇氣。在面對強敵(強了不只一點半點)而且戰機性能差距巨大的情況下,大部分美軍飛行員都表現出了作為一名軍人最需要的勇氣。但勇氣不是決定勝負的最關鍵因素,在實力差距太巨大的時候。勇氣往往帶來的是死亡,而不是勝利。
這場空戰從三點打到了三點五十分,很多美軍飛行員都放棄了返航的機會(激戰近五十分鐘,大部分美軍戰機都沒有足夠的燃料返航了)很多美軍轟炸機飛行員都頑強的完成了沖擊,俯沖(水平急飛)投彈(投雷)的過程。唐帝國的戰艦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這場激烈的戰斗中,有兩艘重巡洋艦為了掩護運輸船,被魚雷擊中,遭到了重創(一艘是主動用艦體去攔截魚雷地)另外還有一艘驅逐艦被炸沉。戰列艦“成都”號挨了一枚250公斤炸彈。幸好炸彈是在艦面上爆炸的。而不是鉆入艦體爆炸的。一艘運輸船被炸澈,上面運載的一千多噸彈藥殉爆,運輸船上的三十多名水手(屬于海軍預備役)全部犧牲。
相對來說。美軍的損失更巨大。出擊的近200架戰機被擊落了82架,帶傷返航的達到了54架,至少有130名飛行員陣亡,或者是被俘。后來,駐馬里亞納群島的美軍航空兵再也無力組織起如此大規模的轟炸了。而唐帝國艦隊與陸戰隊地損失并沒有影響到后面的作戰行動。雖然在損失比上,美軍獲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從整個戰役層面上來看,美軍的這次轟炸帶來的意義并不大。
當天傍晚,一支由24架b-17組成的重型轟炸機群再次“光臨”了登陸場,投下了一批炸彈。但大部分炸彈都掉進了海里,沒有對陸戰隊與艦隊構成多大的威脅。晚上十點左右,美軍的重型轟炸機群還發動了當天的第五次轟炸,結果仍然沒有多少收獲,而且還有數架轟炸機被戰艦上地高射炮擊落。
二日一早,陸戰隊已經將運輸船上的物資全部卸了下來,而且一支大概三百人的工程部隊正在搶建臨時碼頭,準備迎接第二支運輸船隊(計劃當天傍晚到達)在島上趕建機場的陸戰隊工程兵的速度更快,到當天中午的時候。就已經整理出了一快長800米,寬50米的平整地面(鋪設簡易跑道前的必須工作)并且開始將那些簡易跑道備件連接起來,計劃最遲于三日完成這座野戰機場的建設工作,迎接第一批進駐的戰斗機部隊。
二日一早,亞松森島上空的防空戰斗機中隊已經增加到了三個,第三特混艦隊也在此時撤出了戰斗(留下了兩艘重巡洋艦繼續掩護登陸場,另外還扮演著雷達警戒艦的角色,為防空戰斗機提供目標引導)陸戰隊仍然在繼續向島上增派部隊(特別是工程部隊)戰役的第一仗基本上結束,陸戰隊在馬里亞納群島上獲得了第一個據點。美軍的反擊也在繼續之中,雖然已經無法再對進攻的唐帝國軍隊構成致命威脅,但美軍的轟炸機并沒有放棄反擊,仍然會每過幾個小時發動一次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