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海魂 > 第七卷 力挽狂瀾 第三十五節 優秀的炮手[1850票的爆發]

            第七卷 力挽狂瀾 第三十五節 優秀的炮手[1850票的爆發]

            唐軍強大的攻勢已經將美軍逼到了死角,阿格里漢島上的美軍在做最后的頑抗,可唐軍已經占領了島嶼的大部分,將美軍逼到了中央山區里去。唐軍的工程兵也正在抓緊時間搶修島上的野戰機場。阿格里漢島基本上已經完蛋了,而唐軍的下一個目標自然是南面的帕甘島。為了守住這座島嶼,已經從塞班島抽調了數千官兵過去,為此還損失了數艘戰艦(主要是小型pt艇)可誰知道,唐軍在阿格里漢島的戰斗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繞過了帕甘島,直接在南面的阿拉甘島登陸。這下,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部與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都驚呆了。唐軍到底要干什么?

            唐軍要干什么,有點頭腦的人都能看出來。唐軍在這個時候突襲阿拉甘島的意圖極為明顯:繞過有美軍重兵把守的帕甘島,直接向群島南端推進,加速戰役進展。這個意圖就如同寫在了紙上一樣清楚。可清楚唐軍的意圖并不等于獲得了勝利,要取勝,實力才是基礎。唐軍的這次的迅速突擊還讓美軍將領認識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從亞松森島到阿格里漢島,唐軍投入的陸戰隊兵力一直在兩個師左右,美國方面的情報卻證明,唐帝國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投入了至少三個陸戰師,也許是五個陸戰師。換句話說,唐帝國陸戰隊一直沒有盡全力,殺招還留在后面。那么,唐軍保留這么多的預備隊做什么?顯然,攻占阿格里漢島是用不上了,那座小島最多就只能投入兩個師的陸戰隊。既然唐軍已經登陸了阿拉甘島,而且美軍暫時無力大規模反擊,唐軍在這座島嶼上最多投入兩個團的防御兵力。帕甘島上的美軍實際上沒有起到任何的防御作用,唐軍已經放棄了這座島嶼。那么,唐軍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看一眼馬里亞納群島的地圖就很清楚唐軍的意圖了。繞過了帕甘島之后,唐軍完全可以在困死帕甘島上美軍的同時。揮師南下,進攻阿納塔漢島,甚至是塞班島!而唐軍現在至少有一個師到三個師的陸戰隊還沒有派上戰場呢,如果是一個師,唐軍就很有可能進攻阿納塔漢島,如果是三個師,再加上唐軍在阿拉甘島上的航空基地,強大的海軍艦隊。海運力量(登陸作戰中,海運力量比艦隊還要重要)唐軍統帥完全有可能再次繞過有重兵防守的阿納塔漢島,直接進攻南面的塞班島!

            塞班島雖然沒有關島出名,但起地位卻在關島之上。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第一大島(二戰時,塞班島的面積比關島略大,關島在戰后大量填海造陸才超過塞班島的)而且島上有兩座機場(還可以再擴建一座大型機場)有優良地天然港灣,還有軍營。倉庫等等軍事設施。這是馬里亞納群島的防御核心。是關島的屏障,更是美軍馬里亞納群島地面部隊司令部的所在地。如果唐軍登上了塞班島的話,那么美軍就徹底的輸掉了這場戰役。丟掉整個馬里亞納群島也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塞班島絕不能失守,那么就絕不能讓唐軍順利南下,而要阻止唐軍南下,就必須要把唐軍拖在阿格里漢島,阻止唐軍向阿拉馬甘島增派部隊,切斷阿拉馬甘到與外界的海上交通線,困死這座島上的唐軍。結果,重點就落到了制海權上。雖然雙方的航空兵還在爭奪群島中部地區地制空權,可在夜晚,誰也拿誰沒有辦法。雙方都是趁著夜晚調動兵力,向前線增派部隊地。在航空兵缺乏足夠的夜戰能力時,制海權,特別是夜間的制海權就成為了關鍵。要奪回制海權,就只能出動艦隊,航空兵是不能掌握夜間地制海權的。唯一的希望就落到了珍珠港里的那支艦隊的身上了。

            仗打到這個份上,美國佬能夠指望的也就只有那八艘戰列艦了。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這支艦隊缺少一名合適的指揮官。哈爾西與弗萊徹都已負傷,兩人還躺在病床上呢。尼米茲才坐上太平洋戰區司令官的位置。不可能讓他去指揮艦隊作戰。金已經被調回國內,擔任海軍總司令了。其他的將領要么有病在身,要么就是年事已高,要么就是能力不突出,要么就是沒有指揮大規模艦隊作戰的經驗。挑來挑去,結果還真沒有挑出一個合適地指揮官出來。

            從唐軍登上阿拉馬甘島,尼米茲決定派艦隊出征,從唐軍手里奪回制海權開始,兩日之內,尼米茲都沒有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指揮官。他已經多次考慮親自掛帥出征,可最后都被否決了,美國總統與金上將也發來電報,嚴令他必須留在珍珠港,主持整個戰區的指揮工作,做一個真正的海軍上將,而不是去干一名海軍少將(美國艦隊指揮官的對應軍銜就是少將)的事情!

            最后幫尼米茲解決掉這個問題的還是一個與他有分歧的人,這人就是金梅爾上將!金梅爾與尼米茲實際上是對手,用唐帝國的觀點來看,兩人甚至可以說是仇人。在尼米茲頂替金上將出任太平洋戰區司令官之后不久,美國為了統一戰區與艦隊的指揮大權(就是為了集中力量,奪取戰爭初期的主動權)將戰區司令與艦隊司令合并,而當時太平洋艦隊司令就是金梅爾。在到底由戰區司令接替艦隊司令,還是艦隊司令頂替戰區司令的問題上,也就是尼米茲與金梅爾的選擇上,最后勝出的是尼米茲,因為尼米茲更支持航母,而金梅爾則更支持戰列艦(這只是一個很次要的原因)實際上,尼米茲確實比金梅爾更優秀,“菲律賓海戰”偷襲成功,美國差一點就握緊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敗就敗在唐帝國強大的工業基礎上,如果第一特混艦隊不能及時歸隊的話,那么接下來的戰局就會截然不同)這場以少打多的偷襲幾乎是完美的。而在接下來的海戰中,責任實際不在尼米茲身上,而是在兩個部下的身上,特別是弗萊徹少將的失誤,差點就導致美軍徹底失敗。雖然哈爾西的好賭把第16特混艦隊賠了進去(沒有徹底失敗)但是這次豪賭才避免了美軍的徹底失敗。挽回了一些局面。美軍處于被動的根本原因是第17特混艦隊的潰敗,以及戰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在尼米茲上任之后,根本就沒有時間進行大范圍的戰區部署調整,才導致了現在的慘淡局面。

            戰役打到這一步,是誰也不想看到地。在剩下的四艘航母集體趴窩(“薩拉托加”號與“約克城”號在珍珠港做了簡單維修之后,已經返回了美國西海岸,接受全面大修)只有八艘戰列艦可以動用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的手里就只剩下了這張牌。本來,尼米茲是想等到從大西洋派來的增援艦隊到達之后再發動反擊的,但是現在已經無法再等下去了,必須立即反擊,立即奪回制海權,扭轉戰場局勢!

            金梅爾的出現實際上正好解決了艦隊缺乏合適的指揮官這個問題。金梅爾也許在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這個位置上干得并不出色,而且也不是那種堅定支持航母的將軍,可他是一個純正的炮戰高手,是艦隊決戰地優秀指揮官。在尼米茲無法親自掛帥。而他又找不到更合適地將軍時。金梅爾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