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問題讓尼米茲放棄了調哈爾西回來的決定,可問題是,除了哈爾西之外,他就只敢把艦隊交給斯普魯恩斯指揮。弗萊徹已經完蛋了,而別地新提拔起來的艦隊指揮官都缺乏實戰經驗,這次反擊的意義極為重大,失敗了就等于輸掉了太平洋戰場上的最后砝碼,輸掉了半年之內的主動權。美軍是經不起任何失敗的。結果,尼米茲只能把斯普魯恩斯從戰區參謀長的位置上撤下來,調任第五艦隊擔任司令官,同時兼任第51特混艦隊司令官,由其指揮艦隊作戰。
為斯普魯恩斯安排好了新的位置之后,尼米茲還得為斯普魯恩斯挑選一個搭檔。挑選另外一個特混艦隊司令官。
實際上,當時美國海軍也已經認識到,一支特混艦隊里最多編入三艘航母,如果數量再增加地話,只會降低艦隊的作戰效率,理想的數量是兩艘航母或者三艘航母編位一支特混艦隊,一艘航母的話,力量又太單薄了。而此次美國海軍一共有四艘航母服役,編位一支特混艦隊是不合適的,這只會增加斯普魯恩斯的負擔。同時降低航母地作戰效率。而另外一名特混艦隊司令官就只能從新人中挑選了。
最后。尼米茲選中的是特納少將,一個年紀不小的新人。這也與美國海軍的傳統一樣。要當到將軍,沒有四五十歲是不可能的,而特納在這些人中還算得上是比較年輕的一個吧,由他與斯普魯恩斯配合,應該問題不大了。而實際上,特納指揮第52特混艦隊,也必須要聽從斯普魯恩斯的指揮,也就是說,由斯普魯恩斯協調指揮兩支特混艦隊作戰,特納的指揮權限僅在第52特混艦隊之內。
確定了兩位艦隊司令官之后,尼米茲還有一個難題要解決,那就是兩支特混艦隊的搭配。到底是各安排兩艘航母,還是第51特混艦隊三艘航母,第52特混艦隊一艘航母。這讓尼米茲一時難以做出決定。
按照尼米茲的想法,特納沒有實戰經驗,指揮兩艘航母作戰地難度大了一些,要是他這出了什么亂子地話,就將導致整個進攻失敗。所以,尼米茲比較傾向于讓斯普魯恩斯指揮三艘航母,只給特納一艘航母,這一來可以保證斯普魯恩斯手里有足夠的兵力,二來可以讓特納練練手。
結果,斯普魯恩斯主動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不能夠把雞蛋裝到一個籃子里,應該平均分配航母。斯普魯恩斯還提出了兩條建議,那就是兩支特混艦隊一起行動,要呆在相互地支援范圍之內,同時,把兩艘戰列艦與其護航戰艦編成一個獨立的編隊,由第51特混艦隊指揮。
尼米茲采納了斯普魯恩斯的三條建議,第51特混艦隊與第52特混艦隊各兩艘航母,特混艦隊在作戰時,相互間的距離保持在80到100海里之內,另外,戰列艦編隊由第51特混艦隊指揮。
相關的安排完成之后,尼米茲也收到了新的情報,即唐帝國海軍新的部署情況。這立即堅定了尼米茲的進攻決心。如同談仁皓所預料的一樣,尼米茲一眼就看出了唐帝國海軍在整條方向上的漏洞。可這時候,斯普魯恩斯又提出了意見。
尼米茲的最初決定是要把反擊方向定在馬紹爾群島上,其主要希望就是能夠搶先干掉第一特混艦隊,然后利用第二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到達的時間差,將這兩支艦隊各個擊破。如果能夠完成這三步至關重要的戰斗的話,那么美國海軍就獲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后面的戰斗就極為順利了,美軍甚至可以一口氣打到馬里亞納群島去,如果唐軍無法迅速調整部署的話,連進攻琉球群島以及日本的可能性都有。尼米茲是從大戰略上看待這個進攻安排的,可以說其野心并不小。
斯普魯恩斯的建議也很直接,他的道理只有一點,第一特混艦隊也許不是唐帝國海軍編制規模最龐大的艦隊,但絕對是戰斗力最強悍的艦隊,其指揮官是唐帝國海軍不敗名將談仁皓,要干掉第一特混艦隊的難度很大,如果打蛇不成,反被蛇咬,第一特混艦隊成功的周旋幾日,等到第二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到達戰場的話,那么到時候斯普魯恩斯就不得不用兩支特混艦隊去迎戰唐帝國的三支特混艦隊了,而談仁皓肯定會協調指揮三支特混艦隊作戰,到時候,獲勝的希望就將極為渺茫。
在權衡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尼米茲再次采納了斯普魯恩斯的建議,將進攻方向選擇在了威克島,而不是馬紹爾群島或者是吉爾伯特群島。實際上,當時尼米茲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他手里暫時沒有足夠掃蕩吉爾伯特群島與馬紹爾群島的陸戰隊,而這次進攻的首要目的是干掉唐帝國海軍,扳回兵力上的劣勢,為更大規模的戰略反擊做好準備。
確定了作戰計劃,讓陸戰隊完成了集結之后,就只剩下等待艦隊到達了。而此時,談仁皓正在卡平阿馬朗伊環礁附近組織艦隊訓練新的防空陣型呢。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