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的原理實際上比火炮更為簡單,而且生產也更為容易,如果從出現時間上來算,火箭炮實際上比火炮更早。數百年前,在還是冷兵器時代的時候,唐帝國的天才發明家萬戶就用最簡單的火箭原理制作了一具原始的火箭炮,雖然這個瘋子最后也因為夢想著想飛上天,結果被炸得粉身碎骨,但是他卻是第一個利用了火箭原理的人。
火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炸藥或者火藥在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推動彈丸,賦予彈丸一個初始動能,另外利用炮管來控制彈丸的飛行方向,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火藥爆炸時產生的巨大能量。實際上,彈丸是不具有自身推進能力的(后來出現的那些火箭增程彈不算),彈丸是完全依靠外界的能量才能飛出炮口。
火箭炮的原理就完全不一樣了,嚴格地說,火箭炮不需要炮管,也不需要利用外界的力量。火箭彈本身就有推進劑,而且一般也是高能火藥。而火箭炮的導向裝置可以是導軌,也可以是發射管,或者是利用火箭彈本身的穩定翼面。因此,火箭彈本身就具有推進能力,不借助外界力量,憑自身的發射藥飛行的。
火箭炮的結構比火炮簡單了許多,而且原理一點都不復雜,可火箭炮真正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的時間卻比火炮晚了足足數百年。直到23年,在歐洲東部戰場上,俄軍才首次大規模使用火箭炮,而從此開始,火箭炮立即成為了交戰雙方手中的利器。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火箭炮只是陸戰戰場上的火炮,對幾個強國的海軍來說,火箭炮一直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制約火箭炮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火箭炮的精度問題。在線膛炮出現之后,火炮的精度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特別是隨著冶金工藝。車床技術,以及更先進的炮管加工技術的出現,火炮的精度越來越高。相反,因為火箭彈是依靠自身能量飛行,而且在彈丸飛行的時候,其質量,速度等都會發生變化,這將導致彈丸飛行的彈道極為不穩定。在制導技術出現之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提高火箭彈的精度。
精度這個問題對陸軍來說也許還不是很重要,特別是在炮兵大規模使用的情況下,精度完全可以由火力密度來彌補。相反,在海軍里,精度就是一切,這也是海軍對火炮要求更為嚴格地主要原因。海軍不可能如同陸軍那樣動輒就出動幾個炮兵軍,讓上千門,甚至數千門火炮同時開火,就算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上面也最多十二門主炮而已。因此。在海軍中,是不可能用火力密度來代替精度的。且海軍對付的是敵人的戰艦,而戰艦是活動目標。就算有火力密度,也不見得能夠打中敵人,精度是海軍對火炮的第一要求。在此情況下,海軍自然不會對精度極為糟糕的火箭炮感興趣了。
火箭炮的固有缺陷并不能夠掩蓋其天生的優勢,那就是其極高的發射速度,而且在沒有身管限制地情況下,就可以進行大規模地齊射了,而這卻是火炮根本辦不到的。實際上,這就是兩個極端,火炮追求的是精度。而火箭炮追求地卻是火力密度。一般一門火箭炮都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導軌,可以在幾秒,最多幾十秒的時間之內把所有的火箭彈都發射出去,而大口徑火炮卻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另外,也正是沒有了身管的限制,所以火箭彈的重量可以做得比炮彈大得多,戰斗部也就比炮彈大得多。另外,火箭炮的工藝更簡單。因此出故障的機會也就更小,而且就算某具導軌上的火箭彈出了故障,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導軌上的火箭彈,從而不會影響到整門火箭炮的使用。這些特點都是火炮所沒有地。
可以說,火箭炮是當時地面部隊所能擁有的最為理想的火力支援武器之一了。在大陸戰場上,俄羅斯,德國,唐帝國,波斯帝國的陸軍都先后裝備了火箭炮,而且數量是越來越多,在戰役中的使用也是越來越廣泛。很快,火箭炮的這些天生具有的特性也引起了海軍,準確的說是海軍陸戰隊的注意。陸戰隊在登陸作戰中需要大量地火力支援,之前是由艦隊,航空兵來完成的,而陸戰隊只有自己的炮兵,而且還得先讓這些炮兵上岸之后才能使用,而在陸戰隊上岸的這期間,所有的炮火支援都得由艦隊提供。而追求精度與威力的艦炮在很多時候是無法保證火力密度的。
顯然,能夠解決問題的就是火箭炮。在有需求的前提下,陸戰隊很快就搞出了這種裝了幾十具,甚至上百具火箭炮的“火力支援船”。這些船只都是由商船(一般都是擁有平坦露天甲板的貨輪)改裝的。這些船只直接由陸戰隊指揮,伴隨登陸艦隊活動,其寬大的船內空間可以容納足夠多的彈藥,而平坦的甲板上可以設置足夠多的火箭發射架。在第一批改裝的這幾艘“火力支援船”中,每艘上面都有120到180具導軌,而一次齊射的時間不過就兩分鐘而已,而每枚火箭彈的重量是55公斤,可以打到5海里之外,也就是說,每艘船可以在兩分鐘之內發射出120到180枚重55公斤,每枚里面裝有8公斤烈性炸藥的火箭彈,而這些火箭彈一次性可以覆蓋超過一個馬球場大小的區域,幾艘“火箭船”一起開火的話,就可以在一條長兩公里,縱深500米的范圍之內制造出一片“無人區”出來。
成百上千枚火箭彈同時升入天空時的場面是極為壯觀的,就連談仁皓與郝東覺這兩個在海洋戰場上已經拼殺了好幾年的將軍都將驚訝的神色凝固在了臉上。火箭彈升空時發出的聲響極為短促,尖銳,就好像是過春節的時候,一次發出幾百支二踢腳時一樣,這不過,那是打了幾百倍的二踢腳。
“娘的,是誰想出這個變態東西的?”郝東覺都不知道該怎么用語來形容那些“火箭船”了。
“肯定也是個變態吧。”談仁皓不比郝東覺好多少,“看來,敵人受到的震撼比我們還大呢。他們恐怕還在像那些屁股上冒著火的東西有什么作用呢!”
火箭彈在空中飛行了大概兩分鐘的樣子,然后就紛紛揚揚的落了下來。此時艦隊里的大部分官兵都在看著那壯觀的場面。成百上千枚的火箭彈在極為短促的時間內連續落下,美軍的海灘防御陣地立即被包裹在了火海之中,接著,整個海灘上都被硝煙給籠罩著了。艦隊的炮擊也停了下來,大概連正在海灘上空盤旋的那些水上飛機上的觀察人員也都驚呆了吧。
在陸戰隊的官兵上岸之前的一個小時里面,那幾艘“火箭船”一共進行了八輪齊射,每次的場面都同樣的震撼。同樣的壯觀。數千枚火箭彈在美軍防御陣地上炸開了花,雖然沒有能夠炸死多少美軍,但是那些如同耗子一樣躲在地下工事里的美軍官兵恐怕也嚇破了膽。
就在最后一輪火箭彈打擊之后五分鐘,運載著陸戰隊官兵的登陸艇沖上了海灘,第二批艦載轟炸機也到了戰場上空,而艦隊頻道里立即出現了那些飛行員地叫罵聲,大概他們還不知道剛開始發生了什么事情,那些彌散地硝煙遮擋住了他們的視線,讓他們根本就無法準確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