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要在29日傍晚之前打下塔姆沃斯,并且趕在下個月的一日的凌晨到達納拉布賴的話,古迅雷不會一口氣投入四個師,超過5萬名官兵的部隊去攻打僅僅只有不到2萬美澳官兵防守的塔姆沃斯。
與大部分老資格的陸軍將領不一樣,古迅雷從來都不推崇“人海戰術”,在他看來,如果需要利用兵力上的優勢才能擊敗敵人的話,這絕對是對將領最大的羞辱。一名優秀的將領是能夠利用劣勢兵力打敗強大的對手的。而在實際的作戰行動中,古迅雷絕對是一名戰術指揮上的藝術家。在俄羅斯戰場上,古迅雷指揮的戰斗幾乎都是以少打多。特別是在攻打伏爾加格勒的那場戰役中,他用20個師的兵力足足牽制住了數倍于自己的強大敵人,并且最終扭轉了戰局。在西歐戰場上,古迅雷更是數次創造了以少打多的勝利戰果。就連德國陸軍以防御出名,以利用劣勢兵力擋住敵人強大進攻而聞名的莫德爾上將都不得不佩服古迅雷在指揮進攻中,對兵力的合理應用。可以說,在進攻作戰中,古迅雷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合理的時間,將合理的部隊,投入到合理的戰場上去,并且以此形成突破,最終完成戰役行動。當然,前提條件上,他手上的部隊都得有足夠強悍的戰斗力。
實際上,在這幾天的戰斗中,雖然古迅雷指揮的是一支“預備役”軍團,但是他的指揮才能也顯現了出來。“阿米代爾阻擊戰”就是他指揮能力的一個極端表現。在用三個營擋住了數萬美軍的同時,他集中兵力合圍了數量上不比自己少的美軍。從而奠定了登陸作戰第一階段戰役勝利地基礎。如果當時他再抽調幾個營過去的話,恐怕要合圍布雷德利的美軍機動部隊就很困難了。
這也正是陸軍將領的一大特點。如果說,海軍艦隊司令官最需要的能力是把握住戰機的話。那么陸軍將領不但需要把握住戰機,還得合理利用手里的兵力,將機會轉變成勝利的果實。這也是古迅雷與談仁皓相似的地方,雖然兩人指揮地部隊不一樣,執行的作戰任務不一樣,但是在戰場上,兩人都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戰局,并且合理的應用有利條件,最終利用渺小的機會獲取勝利。當然。在澳洲戰場上,因為受到眾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兵員素質,兵力。以及支援力量不到位等等。古迅雷還沒有能力完全展現出他的個人指揮才能,不過他已經在盡其所能地。將部隊的戰斗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并且盡可能的完成戰役計劃,達到戰役目的,獲得戰役勝利!
相對于之前殲滅美軍機動部隊的作戰行動而,攻打塔姆沃斯的行動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難度。用四個師,外加三個師的預備隊地強大兵力要打下只有一個半師兵力防御的塔姆沃斯,確實沒有什么難度,而最困難地是,古迅雷必須得控制住部隊的損失。特別是裝甲部隊的損失,不然的話。在打下了塔姆沃斯之后,他就沒有能力繼續向納拉布賴推進了。
28日凌晨前,所有進攻部隊都部署到位,坦克,裝甲車輛都在臨時集結點補充滿了燃料與彈藥,炮兵也在隨后部署到了預先設置好的炮兵陣地上。在天亮前,第一騎兵師首先出發,而第四步兵師的官兵在緊隨第一騎兵師之后向塔姆沃斯北面推進。接著,第二騎兵師也離開了集結地,第五步兵師的官兵則搭乘著運輸車輛,跟隨在第二騎兵師的后面推進。古迅雷把前線司令部設在了集結點的后方,并且讓第三步兵師負責守衛囤積彈藥燃料的地點。此時,第六,第七步兵師正在全速趕來。
最先與美軍遭遇的就是第一騎兵師的先頭部隊。如同以往一樣,張曉林在收到了前線發生戰斗的消息后,立即率領他的警衛連沖了出去。美軍的阻擊并不是很頑強,充當先鋒部隊的混成團迅速的突破了美軍的防線,繼續向塔姆沃斯北面的公路線推進。張曉林立即讓騎兵團展開,擴大了進攻正面,另外讓摩步團緊隨騎兵團推進,將兩個摩步營擺在了騎兵團的側翼,防止美軍的步兵從騎兵團側翼發動攻擊。
張曉林并不擔心受到美軍坦克的威脅,至少從航空偵察獲得的情報來看,塔姆沃斯的美澳聯軍中沒有幾輛坦克,都是步兵部隊,不過,在近距離作戰中,如果步兵有足夠厲害的反坦克武器的話,仍然能夠對騎兵構成巨大的威脅。
相對而,第一騎兵師這邊的戰斗是比較輕松的,特別是在第四步兵師跟上來之后,在步坦聯合進攻面前,美軍的抵抗就更加微弱了。雖然這兩個師的官兵大部分都是新兵,但是他們都嚴格的按照訓練時的步坦協同進攻的方式在向前推進。這正是裝甲部隊進攻的精華所在,在聯合作戰成為陸的戰場上的主要戰術時,在各種新式武器出現在了戰場上的時候,任何一個單一兵種都不可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只有各個兵種相互配合,才能夠取得勝利。
到上午八點左右,艦隊的轟炸機到達了戰場上空,美軍再也無力阻擋第一騎兵師與第四步兵師的進攻了。而這時候,第二騎兵師才剛剛突破了美軍的第一道防線,緊隨其后的第五步兵師正在掃蕩陣地上的殘余美軍。
第二騎兵師在進攻的開始階段并不是很順利,他們是從美軍陣地的正面進攻的,而這也正是美軍防線上最堅固的地方。炮兵為第二騎兵師提供了至少十五分鐘的炮火準備,可問題是,原本計劃在六點五十分到達的艦隊轟炸機卻沒有趕來。翁羽沒有等待轟炸機到來。在炮擊結束之后,他立即讓騎兵團展開隊形,三個騎兵營一同向美軍陣地發動了進攻,而此時。古迅雷也下令,讓炮兵向美澳聯軍陣地進行遮斷式炮擊,掩護第二騎兵師進攻。如果沒有炮火繼續掩護的話,那么第二騎兵師的進攻肯定會遇到更大的麻煩。
在前三輪進攻中,第二騎兵師至少損失了17輛坦克,美澳聯軍(實際上是澳洲軍團)地抵抗意志讓翁羽都有點驚訝。在第四輪進攻的時候,他讓第五步兵師的步兵跟在了騎兵團的后面,而他則親自率領警衛連沖在了最前面。這次進攻才突破了美澳聯軍的防線。在騎兵部隊取得突破之后,步兵立即投入了戰斗。擴大突破口,接著摩步團的步兵也跟了上來,發動了橫向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