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調整部隊的部署是需要時間的。另外,古迅雷還得考慮安排哪些部隊去鎮守外圍地交通要道,哪些部隊去參加攻打悉尼的作戰行動。而影響到古迅雷部署的主要因素不是各部隊在之前的戰斗表現,而是這些部隊的官兵素質問題。
前兩批投入戰斗的11個師中,除了第九步兵師沒有參加作戰行動,第八步兵師來得太晚之外,其他的9個師都積累了實戰經驗,而且大批官兵獲得了晉升。按理說,古迅雷肯定應該將這9個師派到前線去攻打悉尼。可實際上,他沒有這么做。而是將第三批到達的六個步兵師,兵力相對完整地第八步兵師,第九步兵師,以及兩個騎兵師部署到了前線去,而其他的部隊都留了下來。導致古迅雷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很簡單。
打下悉尼只是澳洲大陸戰爭的開始的信號,是登陸階段戰役結束的信號,而在隨后的戰斗中,肯定需要更多的部隊,也需要更優秀的部隊。雖然嚴定宇已經保證了,將在八月份的時候,為古迅雷提供幾支主力軍團,但是站在古迅雷的角度來講,他之前建立起來的嫡系部隊已經被分散編入了別的前線司令官的部隊中去,而現在他手里的這些部隊就是他的嫡系部隊。他要想保證自己在陸軍中的地位,那就得讓這些部隊獲得足夠多的經驗,而且獲得陸軍司令部的承認。顯然,古迅雷不怎么希望用嚴定宇提供的那些主力軍團,他需要的是自己的軍團!
因此,古迅雷很重視各部隊的平衡。比如,損失最慘重的第一步兵師,第二步兵師,以及第三步兵師就被他全部安排在了后方,等待第四批部隊到達的時候獲得兵力補充。第四步兵師被安排在了納拉布賴,第五步兵師被安排在了塔姆沃斯,第六步兵師被派往了阿米代爾,而第七步兵師則負責在這三個師的物資補給工作。除了兩個騎兵師之外,其他用來進攻悉尼的部隊全都是沒有作戰經驗,或者是沒有獲得多少作戰經驗的步兵部隊。
在兩個騎兵師的問題上,古迅雷也動了一番腦筋。在七月六日的時候,他就向陸軍司令部申請,把這兩個騎兵師編為第一騎兵軍。這個申請沒有立即被批準下來,主要是很多相關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古迅雷的這個申請的直接目的就是,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而兩個騎兵師顯然不夠。另外,嚴定宇已經答應給他提供更多的裝甲戰車,因此古迅雷有足夠的資本來組織一支騎兵軍了。
按照帝國陸軍的編制,“軍”這個戰斗單位并不是正式的,而是臨時性的。一般的編制情況是,由數個師組成臨時的軍級單位,而由數個,甚至十數個軍級單位組成集團軍,更大的編制就是集團軍群,以及方面軍。因此,集團軍才是正式的編制單位,可集團軍不再是單一兵種的編制單位,而是多兵種的合作作戰單位。因此,如同“騎兵”,“步兵”,“炮兵”之類的單一兵種編制的最大單位就是“師”。而“騎兵軍”顯然不是一個規范的稱呼。
而按照最低要求,一個騎兵軍也至少得有一個騎兵師,一個摩步師。一般的情況下,一個騎兵軍里,至少有兩個騎兵師,兩個摩步師,一個獨立炮兵師,以及數個其他獨立的團營級單位。而古迅雷申請獲得騎兵軍編制的目的也很明顯,他已經有了兩個騎兵師,卻沒有摩步師,如果陸軍司令部批準了他的申請的話,他就可以組建新的摩步師,甚至是炮兵師了。而這個新的作戰單位,就將成為古迅雷的嫡系部隊。
顯然,古迅雷并不笨。他被調到太平洋戰場上來,多少都有點“發配邊關”的味道在里面,最初的時候,古迅雷是相當不滿的。與海軍里的情況一樣,陸軍的年輕將領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而且古迅雷在陸軍的地位比不上談仁皓在海軍的地位,怎么說,他是師出施鼐興,而不是嚴定宇。因此,古迅雷當初就意識到,他好不容易在陸軍建立起來的地位將受到嚴重打擊。因此,從一開始,古迅雷就在著手培養自己新的嫡系部隊。
軍人之間也有斗爭,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古迅雷可不想成為斗爭的失敗者與犧牲品,而他的安排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當然,從戰爭本身的角度來看,古迅雷的兵力調動也無可厚非,要想獲得澳洲大陸戰爭的勝利,那么古迅雷就得擁有足夠多的精銳部隊。
相關的部隊調動工作一直持續到了七月中旬,部隊的調動還相對容易,而最主要的是作戰物資的運送。在奪取悉尼港之前,一直都存在在物資運送困難的問題。而這也正是攻打悉尼的重要性,只要奪取了這座深水良港,那么后勤保障的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