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三艘執行“誘餌”任務的潛艇的命運就不一樣了,這三艘都是xxi級潛艇,在發射完魚雷之后,三艘潛艇都迅速轉向,并且以最大潛航速度脫離危險海域。xxi級潛艇與帝國的丙級潛艇在性能上很接近,而帝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經在太平洋上多次證明,其快速潛航能力是逃生的主要籌碼。同時,對付這三艘潛艇的美軍驅逐艦也沒有能夠立即趕到,結果,在美軍驅逐艦好不容易趕過來的時候,三艘潛艇都逃到了十幾海里之外,早就離開了驅逐艦的“必殺”范圍,成功的逃出生天。
實際上,最初進入的五艘潛艇的任務就是“自我犧牲”。在德國海軍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誰第一個發現運輸船隊,誰就去充當“誘餌”。而在數年的海上破交作戰中,“誘餌”的生存概率不到兩成,這比別的潛艇低了好幾倍。因此。所有執行“誘餌”任務地潛艇艇長都清楚,被擊沉是肯定的,而能夠逃出來,那是上帝在保佑他們,因此,如果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知道自己必然完蛋了。
在出動了十二艘戰艦去對付德軍的潛艇之后,編隊內只剩下了十艘護航戰艦。而這些護航戰艦幾乎不可能完全對付洶涌而來的其他潛艇。到凌晨一點半,也就是在美軍運輸船隊的反潛網上出現了巨大的漏洞時,擔任主攻任務的二十多艘潛艇陸續到達了攻擊位置。這些潛艇都是從海面下以低速接近目標地,它們的任務就是靠近運輸船隊,發射魚雷,擊沉運輸船。然后避開美軍的驅逐艦,退到外圍重新裝填魚雷,選擇新的攻擊位置,然后再次發動攻擊,直到將所有的運輸船擊沉,或者是被驅逐艦給擊沉,戰斗才會結束。
大部分潛艇都是在距離運輸船隊23海里的距離上發射且都是從運輸船隊航線的側前方發動的攻擊,這樣能夠盡量的增大攻擊面的寬度,同時讓魚雷盡可能的命中運輸船只。幾個大膽點的艇長還讓其潛艇到達了運輸船隊的航道上。直到運輸運輸船隊從其頭頂上經過的時候才同時發射了首尾的所有魚雷,以求達到最大地攻擊效果。
在德軍潛艇發動瘋狂攻擊的同時。美軍地護航戰艦也進行了決死的反擊。很多護航戰艦根本就沒有找準目標,而是在盲目地投放著深水炸彈。希望以此嚇跑海面下的那些惡魔。只有幾艘驅逐艦的行動比較穩重。混亂之中,很多德國潛艇根本就無法在連續不斷的爆炸聲中準確的判斷出附近海面上的情況,而驅逐艦上的聲納則能夠探測到海面下的潛艇。有經驗地驅逐艦艦長還知道該怎么沿著魚雷的航跡尋找潛艇地蹤影。因此,這場戰斗并不是單面倒的,畢竟,驅逐艦是潛艇的克星。
隨著一艘艘的運輸船只爆炸起火,戰場上很快就變得混亂不堪了。到凌晨三點之前,已經有至少六艘潛艇被驅逐艦炸沉。而被魚雷擊中的運輸船只則達到了十四艘,其中有七艘已經沉沒。另外七艘則在海面上掙扎著緩緩下沉。此時,第四批“偵察鷹”已經到達了美軍運輸船隊附近。雖然海面上的情況很混亂,但是這并沒有干擾到偵察機上的雷達。在越來越多的運輸船只被擊中之后,偵察機很快就探測到,有四艘護航戰艦一直掩護著一艘運輸船,并且這艘運輸船位于編隊的最里面,也是最難以受到攻擊的位置。
這一情報立即就被發送了回去,同時也被“立秋”號收到了,顯然,那正是突擊隊必須要占領的船只。關春生也立即叫來了突擊隊的指揮官,調整了突擊行動的安排。因為準備了26支突擊隊,而現在已經有14艘運輸船失去了搶占的價值,所以有很多突擊隊已經沒有了。在調整了突擊計劃之后,有五支突擊隊負責進攻那艘受到了格外保護的商船,而只要有一支突擊隊成功登船,那么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可問題是,這艘商船附近還有四艘護航戰艦,如果這四艘護航戰艦不被引開的話,那么沒有一支突擊隊能夠安全上船。
到了三點半,突擊隊準備出發的時候,情況發生了重大轉變。完成第一輪攻擊,并且成功撤出去重新裝填了魚雷的德軍潛艇沒有離開,再次殺回了戰場,而德軍潛艇也發現了那艘受到格外保護的商船,至少有三艘潛艇朝這艘商船發動了攻擊,結果,護衛這艘商船的四艘戰艦中有兩艘被魚雷擊中,而另外兩艘也被迫離開了原先的位置。而商船則奇跡般的躲過了所有的魚雷,并且迅速的鉆入了其他商船之間。這樣一來,德軍潛艇很難在水面下跟上商船的轉移速度,而天上的偵察機卻能夠用雷達繼續跟蹤那艘商船,并且將消息及時的發回“立秋”號巡洋艦,由巡洋艦負責引導突擊隊。
潘澤康所在的那支突擊隊是在三點四十分離開“立秋”號巡洋艦的,此時前方的戰斗依然在激烈的進行著。德軍潛艇不會在天亮之前撤退,而美軍的護航戰艦也不會輕易的放棄保護的船只。到此時,沒有人知道在突擊隊到達之前,那艘被命名為“自由女神”號的商船會不會擊沉,連潘澤康也沒有任何把握,可是他們必須要冒險前進,如果他們不去的話,那么就沒有任何的把握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