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陸軍遠征軍在墨西哥戰場上的作戰行動直接影響向加勒比海地區投送兵力與物資的能力,最終導致韓紹鋒長期得不到所需要的力量,因此沒有辦法按照之前確定的計劃奪取前進基地。可問題是,加勒比海戰區的戰斗是不能一直拖下去的,如果想在29就結束戰爭的話,那么就必須得加快戰役進程,盡快奪取前進基地,到時候不管是用戰略轟炸來摧毀美國,還是派遣登陸部隊攻打美國本土,都得需要前進基地的支持。
因為這是一個作戰方面的問題,所以談仁皓考慮得也比較徹底。早在他從直布羅陀前往科隆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韓紹鋒遲緩的動作將對帝國海軍的總體戰略部署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最終影響到帝國的總體戰略部署。如果不是當時古迅雷在墨西哥戰場上也沒有能夠打開局面的話,恐怕韓紹鋒早就被撤職了。
問題是必須解決的,談仁皓翻到了相關的文件,他只大概看了一下,就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海軍司令部確定的最后期限是8底,也就是說,在9月1日到來之前,韓紹鋒必須要奪取前進基地有希望在9月底向前項部署戰略打擊部隊,開始對美國本土東海岸地區進行全面的戰略轟炸。而現在已經是7初了,韓紹鋒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而他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嗎?
最后期限不是由海軍司令部確定的,而是由帝國內閣首相確定的。首相為什么要確定這個最后期限,文件中沒有提到,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首相不會給韓紹鋒更多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韓紹鋒無法在此之前完成任務,那么他肯定會被撤職,那么他也就沒有希望成為下一任陸戰隊司令官了,甚至連今后的服役生涯都要打上個問號呢。
看到這,談仁皓也為韓紹鋒捏了把汗,這個從來不會向任何困難低頭地陸戰隊上將能夠完成任務嗎?很快,談仁皓也釋然了,對韓紹鋒來說,也許這不是一個難題,而是一個機會。如果他能夠抓住這個機會的話,那么他作為顏國忠之后的陸戰隊頭號戰將的地位就沒有人能夠動搖了,而且韓紹鋒肯定有能力把握好這個機會。
當談仁皓看到文件的后面時,更加松了口氣。文件中還提到了首相對陸軍的嚴重不滿,準確的說。是對古迅雷在墨西哥戰場上的表現的嚴重不滿。也就是說。首相在給韓紹鋒訂了個最后期限的時候。也給古迅雷下了“最后通牒”。現在,韓紹鋒與古迅雷都有了壓力,而以這兩個人地性格,他們都不會輕易的向困難低頭,那么他們就得想辦法戰勝挑戰。最有效的辦法,自然是兩人進行無間配合。從陸海兩軍的合作來看,這肯定是好事,如果兩人能夠完美配合的話。那就沒有他們打不敗地敵人!
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之前古迅雷與韓紹鋒沖突不斷,正是因為兩人沒有多大地壓力,也就沒有聯合作戰地動力。現在,首相給了他們最大的壓力,那么他們就有了合作的最大的動力。兩人都不是笨蛋,而且又沒有私人矛盾,在出現了共同利益,以及共同的敵人時,合作也就自然的水到渠成了。
正是想到這一點。談仁皓就覺得實在是沒有什么好值得擔心的。兩個月的時間,足夠古迅雷與韓紹鋒做很多很多地事情了。更重要的是,之前兩人拖延的時間并沒有完全耽擱掉,而且通過這幾個月的積累,兩人手里的實力要比他們在戰場上發揮出來的強大得多,在首相的壓力下,恐怕兩人之能拼了命的爭取在規定的時間范圍之內完成作戰行動,而這對最終戰勝美國有著積極的作用。
想通了這些問題后,談仁皓很快就意識到,實際上這不僅僅是古迅雷與韓紹鋒兩人之間地問題,而是帝國陸海兩軍之間的深刻矛盾所引發的。戰爭期間,陸海兩軍的關系是時好時壞,為難時就好,當情況稍微有所好轉后,又鬧起了別扭來,這大概也是帝國陸海兩軍數百年歷史的一個真實寫照吧。也許,首相不是要以此向兩個無辜的戰區司令官施加壓力,而是要借此機會向陸海兩軍施加壓力,在迫使陸海兩軍改善關系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這個辦法來削弱陸海兩軍的權力,為成立國防部打下基礎。
不可否認,古迅雷與韓紹鋒是帝國陸海兩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古迅雷得到了嚴定宇的重用,而韓紹鋒不但是顏國忠的得意門生,而且在海軍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在此情況下,如果兩人無法解決問題,自然就要陸海兩軍的高層來解決問題。那么首相在這個時候施加壓力,最終會對陸海兩軍帶來什么變化呢?
談仁皓首先想到的就是由陸海兩軍成立一個聯合司令部,統一墨西哥戰區與加勒比海戰區的指揮權,從而徹底解決古迅雷與韓紹鋒之間的矛盾。可問題是,這個戰區的司令官由誰來出任,還有,權力怎么分配?毫無疑問,不管是古迅雷,還是韓紹鋒都不適合出任戰區司令官,那就得安排新的人選。談仁皓先是想到有可能安排他來出任這個職務,可是很卡他就否認了這個想法,理由很簡單,接下來的戰爭以地面,以及空中為主,而談仁皓只是艦隊司令官,是海上的將領,是不太適合出任這個職務的。另外,當時到底通過什么方式來擊敗美國還沒有確認下來,也就不可能確定由誰來統一指揮擊敗美國的軍事行動了。
其實,想到這里,談仁皓心里已經清楚,如果真的成立這個聯合司令部的話,那么從出任司令官的人選就能看出帝國未來的戰略方針了。只是,陸海兩軍會同意在這個時候成立一個聯合司令部嗎?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