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想法,就得想辦法達到這個目的。因此,在30日晚上,斯普魯恩斯命令艦隊轉向。當時他就判斷,唐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不會主動前出攔截大西洋艦隊,而會呆在登陸戰場附近,設法阻擊大西洋艦隊。也就是說。在巴哈馬群島北部海域是相對安全的。可是,接下來怎么辦?不可能一直留在巴哈馬群島北部海域,他肯定得靠近戰場,那么,該怎么靠近戰場呢?
思考了整整一夜。斯普魯恩斯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決定,那就是迂回到戰場的側面去,避開最危險的海域,從而盡量避免與對手決戰。
當時,最危險的海域肯定是佛羅里達海峽。如果大西洋艦隊要去掩護古巴的話,就得進入佛羅里達海峽,因此唐帝國艦隊就將主要監視佛羅里達海峽,只要大西洋艦隊在那里出現,就將遭到打擊。為了達到這個目地。那么唐帝國的艦隊就將部署在古巴的南部海域,很有可能會有一支艦隊部署在向風海峽的西南部海域。
那么,要避開唐帝國的主力艦隊,就絕不能從北面直接進入,更不能進入佛羅里達海峽。除了這兩條線路之外,唯一的選擇就是向多米尼加方向迂回。到達多米尼加與波多黎各之間的莫納海峽,也就是出現在唐帝國主力艦隊的東面。利用部署在海地與多米尼加的部隊做掩護,同時利用波多黎各那邊有限地岸基航空兵做支持,設法找到對方的主力艦隊,并且發動偷襲,然后迅速撤出戰場,避免遭到對方的報復性打擊。
按照撕破臉額上的這套思路,艦隊將避開最危險的海域,同時只要偷襲成功,或者說是不成功。只要能夠發動偷襲,他就有足夠的理由向總統解釋,艦隊已經盡了全力,只是實力不如對手,最后無法擊敗對手,這個責任就不在他地身上了。
這個方案中只有一個漏洞,那就是艦隊到達作戰海域的時間是八月二日夜,也就是說,在八月三日,艦隊才能派出偵察機。運氣好地話在八月三日就能發動偷襲了。當時斯普魯恩斯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他看來。唐帝國海軍攻打古巴的時間也許要到八月中旬,可最后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他的偷襲行動功虧一簣。
實際上,到這個時候,斯普魯恩斯的指揮已經完全亂了章法,甚至沒有多少合理性可。
首先,艦隊在出發之前,根本就沒有一套合理的戰役計劃,沒有做任何戰役準備,結果導致不得不在南下的途中制訂作戰計劃,而且是倉促的情況下完成作戰計劃的,最終斯普魯恩斯根本就沒有采用這份作戰計劃。
其次,斯普魯恩斯與他地幕僚班子完全脫節,參謀軍官并沒有按照他的意圖去制訂作戰計劃,而斯普魯恩斯也沒有把他的真正目的告訴給參謀軍官,因此艦隊司令部根本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了斯普魯恩斯一個人在指揮艦隊作戰,顯然,這是極端嚴重的,任何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指揮一支龐大的艦隊行動。
第三,斯普魯恩斯的戰役意圖模糊不清,沒有果斷的做出決策,從而導致錯過了最好地機會。
可以說,這三點都證明當時不但斯普魯恩斯本人的思路極為混亂,整個大西洋艦隊地情況也極為混亂。另外,這些現象的根源也不能完全歸咎于斯普魯恩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美國總統的胡亂敢于而導致的。同時,也是因為整個戰局的發展變得對美國極為不利,所以美軍的指揮系統才出現了這么多的混亂情況。
比如,如果美軍希望在古巴外擋住唐帝國的進攻步伐的話,就應該在七月初的時候讓斯普魯恩斯著手制訂作戰計劃,而當時因為沒有人肯定大西洋艦隊能在什么時候恢復戰斗力,結果也就沒有人讓斯普魯恩斯著手準備,最終導致大西洋艦隊倉促上陣。另外,美國總統在下達了命令后,根本就沒有給斯普魯恩斯任何準備的時間,大西洋艦隊不得不盲目的加入了作戰行動,在此情況下,就自然不可能產生多大的作用了。
可以說,隨著唐帝國軍隊步步逼近美國本土,而且進攻實力增強了不少,美軍的壓力也增加了不少。在此情況下,美軍內部出現嚴重混亂的情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一情況不但出現在海軍,出現在加勒比海戰場上,也同樣出現在了墨西哥戰場上。而這也正是美國最終戰敗的征兆,是美國輸掉這場戰爭的重大轉折點之一。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