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戰斗也就基本上是在收容美軍的病患官兵了。
24日,陸戰隊打下了卡特島,收容了2100名美軍官兵,其中有82人患有嚴重地傳染病。被單獨隔離,后來其中有31人死于傳染病,另外51人被治愈。
25日,陸戰隊打下了華特林島,收容了3200名美軍官兵,其中有548名重傷員,218人患有嚴重傳染病,最后有284人不治身亡。
27日,陸戰隊打下了伊柳塞拉島與大阿巴科島。一共收容了5532名美軍官兵,其中重傷員與患有嚴重傳染病的2164人,最后不治身亡的有139人。
29日,陸戰隊打下了美軍防御最堅固地新普羅維登斯島,也就是巴哈馬群島首府所在的島嶼。收容了4184名美軍官兵,最后有438人因為傳染病,或者是嚴重傷勢而身亡。
九月的最后一天,陸戰隊打下了大巴哈馬島,收容了1134名美軍官兵,其中重傷員74人,有21人在醫官搶救之前就已經死亡了。而這也是戰斗傷亡最小的一次,大部分美軍都選擇了投降。
到此,巴哈馬群島戰役結束。整個戰役中,陸戰隊陣亡官兵529人,傷3174名,另外還有328名官兵染病。相對而,陸戰隊的損失并不是很大,而且整個戰役花掉的時間也要比預期的少得多。相反,真正消耗得多的還是彈藥物資。
在整個戰役期間,陸戰隊消耗了大概321487噸的作戰物資,雖然比起在古巴的作戰行動來說,這個消耗已經算是很少地了,可當時參戰的陸戰隊官兵不到2萬人,戰役時間不到半個月,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物資1.5噸。而在進攻古巴的時候,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的物資還不到1噸呢!當然,這些物資并不全是被陸戰隊官兵消耗的,真正的消耗大戶是支援艦隊。當時支援艦隊仍然隸屬于陸戰隊的編制,因此其消耗的物資也都計算在了陸戰隊的賬上。在所消耗地物資中,支援艦隊所消耗掉的彈藥就超過了12萬噸,燃料近10萬噸。也就是說,陸戰隊的地面部隊所消耗的物資實際上不到10萬噸。
除了陸戰隊之外,聯合艦隊也是物資消耗的大戶。算上第三艦隊與大西洋艦隊作戰時的消耗,整個戰役期間,不計算戰機損失所產生的消耗,僅彈藥與燃料這兩項,艦隊就消耗掉了40萬噸,其中彈藥21萬噸,燃料19萬噸。在六支特混艦隊中,承擔支援任務最重的第三特混艦隊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占到了整個消耗的25%,也就是用掉了10萬噸的彈藥與燃料。實際上,這還算是比較節約的了,不說別的“新省會”級戰列艦出動一次,就要消耗數千噸的重油,在超載情況下,能夠裝載12500噸重油,外加3500噸的彈藥。而當時也是從陸戰隊的配額中為艦隊提供燃料與彈藥的,如果不是韓紹鋒多次叫苦的話,恐怕常薦新還會幫他多用掉好幾萬噸的彈藥與燃料呢!
這期間,常薦新也與韓紹鋒鬧了好幾次,主要就是艦隊的消耗太驚人了,甚至讓韓紹鋒感到后悔,不應該讓聯合艦隊參加支援登陸作戰的行動。當時,韓紹鋒甚至想要把第2支援艦隊調來替換掉聯合艦隊,可是作戰計劃早就已經確定下來的,也不可能在聯合艦隊幫陸戰隊奪取了制海權之后,就將其踢到一邊去吧,別說常薦新不會答應,談仁皓與羅云沖也肯定不會答應。
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談仁皓并不是怎么關心,反正常薦新在處理糾紛的時候很有分寸,不像郝東覺那么沖動。當時,他最關心的還是在23日回到了諾福克的第23特混艦隊,也就是大西洋艦隊的最后一支特混艦隊。因此,在30日,陸戰隊打下了最后一座有美軍防御的島嶼之后,聯合艦隊就撤出了戰場,返回了金斯敦。同一天,羅云沖發來了賀電,并且讓韓紹鋒盡快修復美軍機場,外加建造幾座野戰機場,海航將盡快把作戰部隊部署到巴哈馬群島。
可以說,打下巴哈馬群島最大的受益者是羅云沖。當時戰略轟炸已經全面展開,很多問題也都暴露了出來。相對而,尤卡坦半島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出發地,而要想擴大戰略轟炸的規模,古巴才是最佳的選擇,而部署在巴哈馬群島上的戰斗機可以為重型轟炸機群提供全程護航,這樣才能保證轟炸機的安全,并且提高轟炸效率。也就是說,在打下了巴哈馬群島之后,羅云沖已經開始考慮將轟炸機群轉移到古巴去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