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建成服役的兩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分別是:bb-71“路易斯安那”號,bb-72“羅德島”號。這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后兩艘戰列艦,而同期建造的還有bb-73“康涅狄格”號,以及bb-74“堪薩斯”號。后面兩艘戰列艦因為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在前兩艘服役的時候,其建造工作只完成了大概45%,建造周期被延長了一年以上,都沒有能夠趕在戰爭結束之前完工。相對而,“康涅狄格”號與“堪薩斯”號的命運反而要好得多。
戰爭結束之后,“康涅狄格”號被唐帝國海軍接管,當時該艦已經完工了大概7o%。在要不要繼續建造完這艘戰列艦的問題上,唐帝國海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很多人主張將其造完,這樣唐帝國海軍就將擁有一艘強大的戰列艦。可是隨著戰后帝國需要集中力量恢復經濟,讓百姓恢復正常的生活,哪有錢來造完這艘戰列艦。更重要的是,帝國海軍已經決定讓剩下的“新省會”6續退役了,要戰列艦干嘛?還有,帝國海軍作為世界頭號海軍,需要用別人的戰列艦嗎?最終,帝國海軍沒有恢復“康涅狄格”號的建造工作,而是將其拖回了帝國的港口,在進行了一番全面的研究之后,這艘戰列艦被拖到了那霸,也就是第一艦隊的母港,被改造成了一座戰爭博物館。現在,這艘戰艦還停靠在那霸港的碼頭旁,每年接待來自全世界的數十萬游客呢!
“堪薩斯”號在戰后被當作美國的戰爭賠款交付給了德國海軍。當時,這艘戰列艦已經完成了船臺施工,總建造進度達到了75%,只差裝上火炮,雷達,以及鍋爐等設備了。與帝國海軍不一樣,在帝國拒絕了向德國出售三艘“新省會”之后。德國海軍如獲至寶,立即將這艘戰列艦拖到了基爾港,然后裝上了德國海軍的382毫米火炮,雷達,鍋爐等。并且在戰爭結束后三年就加入了德國海軍的戰斗序列,被重新命名為“大德意志”號,是當時德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戰艦,也是德國海軍最強大的戰列艦。可是“大德意志”號的命運卻不怎么樣。因為水土不服,而且戰后德國經濟嚴重衰退,不得不大規模裁軍,而這艘戰列艦本身就是個拼裝起來地次等貨,在服役了不到五年后就被打入了冷宮,在基爾港停靠了二十多年之后,德國海軍才想起將其修復,可是當時戰列艦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加上修復工作極為困難,耗費又非常巨大。最終。德國人不得不放棄了修復的努力,幾年后,“大德意志”號就被拆成廢鋼鐵給賣掉了。
比起最后兩艘姊妹艦。“路易斯安那”號與“羅德號”號的命運就要悲慘得多了,而且其生命比前面四艘同級艦還要短暫。另外,這兩艘戰列艦在服役的時候,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形成戰斗力,甚至可以說沒有完成所有的建造工作。
當時兩艘戰列艦在服役的時候都沒有安裝雷達,原計劃在年底的時候安裝最新研制出來的雷達,可是沒有等到新地雷達,反而等來了作戰命令。艦隊不得不立即出,倉促之間,美國海軍的工程人員只能夠為兩艘戰列艦裝上了巡洋艦上使用的雷達。而且安裝工作進行得非常快。在戰艦出港的時候,沒有進行任何的測試,暫且不說巡洋艦上所使用的雷達本身就很差,而且還有故障不斷,根本就無法正常使用。到了7日下午的時候,兩艘戰艦上的雷達頭處于癱瘓狀態,電子軍官盡了最大的努力,都不敢保證能夠在夜間讓雷達恢復正常。而且說回來,就算雷達能夠工作。也不可能讓兩艘戰艦擁有優勢,而且巡洋艦上的雷達與戰列艦主炮地兼容性肯定有問題,真要由雷達引導炮戰的話,恐怕炮彈會全部打飛。
除了雷達之外,兩艘戰艦上還有很多硬件設備沒有安裝,或者是沒有進行過正規測試。
“路易斯安那”號上的主炮就沒有進行過精度測試與彈道調整,而這是保證主炮射擊精度必要工作,可以說是戰列艦服役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另外,有一半地副炮沒有進行過火力測試,也就是說,這些副炮能否正常使用都是個問題。戰艦上的主機沒有進行過全功率輸出的測試,也就是戰艦的動力系統能否在全輸出功率的狀態下穩定工作都無法保證。戰艦的內部指揮系統的測試工作只完成了大概一半,也就是說,由艦長下達的命令能否及時的傳達到各個部門,這也是無法肯定的。最關鍵地是,在出港的時候,應該配備到戰艦上的損管設備只有三分之一到位,其他的都還沒有送到諾福克軍港呢。而這些設備都直接關系到戰艦在受到損傷后能否獲得及時的救助,不說別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滅火器材,只要大火燒起來了,憑借損管人員那點人力,是不可能控制住火勢的。
“羅德島”號的情況更為糟糕,“路易斯安那”號上存在的問題這艘戰列艦上幾乎都存在,而且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問題。比如,“蒙大拿”級戰列艦最少需要裝載12o噸潤滑油,才能夠保證機械正常運轉,而“羅德島”號在離港的時候只裝了8o噸,這還是將諾福克軍港里能夠找到的潤滑油都帶上了的結果。另外,每門主炮的備彈量只有最大備彈量的三分之一。戰艦上缺少了25o名官兵,其中主炮炮手缺少了3o人,而每門主炮的炮手是11人,也就是說,缺少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炮手。
就算按照當時其他國家海軍最低的標準,這兩艘戰列艦都要返回船廠,至少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剩下的建造工作,然后再花上至少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全面測試,在這三個月內,還得找齊所有的官兵,并且對其進行最基本的訓練,然后再編入海軍的戰斗序列。在此之前,這兩艘戰列艦是不應該編入海軍的戰斗序列的。更不應該參加作戰行動。
事實上,當初計劃地服役時間也是29年初,也就是說,兩艘戰列艦提前了兩個多月服役。這一切,也都是因為美國海軍急于獲得新的戰艦,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情況。而這帶來的絕對是災難性的后果。
指揮第21特混艦隊的斯科特少將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事實上,他本人的問題也許比戰艦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