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好像挺有趣,但又古里古怪的。
不管怎樣,純從功能性上講,這是好事。
“鏡鑒”的功能性運轉,基本是模擬、復現、推演的路子。就相當于快捷版、瞬發版的“觀想時空”。具體來說,就是以“禮祭古字”體系為基礎,以武皇陛下和瑞雯“合著”的《人神關系簡史》主線撐起來的“演義時空”。
羅南也不斷融入自己的知識和看法,修正他對“演義時空”的理解,提升“鏡鑒”的模擬演算能力,正如當下。如此一來,他擅長哪個領域,對哪個領域的信息知道得更多,“鏡鑒”的演算效率就更高――當然,更多還是趨向于歷史領域,追溯歷史的真實,也獲得真實的反饋。
目前這情況,模擬推演什么的且不說。“鏡鑒”透進去,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打破原本高延遲、弱反饋的僵局。
信息通路其實還是那么點兒,很有限,但“鏡鑒”的透射,高效整合了“大通意”“無等神力”“純粹觀察”等原本不同的手段,使之劃入同一個領域。淡淡的光芒透進去,生靈聲光的反饋、生命力的接駁、構形竅眼的刺激……什么都有了!
如今解析的半位面,涉及到的時空位面、生命構形、庇護所架構等等,恰好又都是羅南擅長或熟悉的領域,相關信息整合演算極為流暢。隨“鏡鑒”光芒照下,半位面中,明暗交織的復雜結構進一步明晰,又不僅僅是明晰,而是將這個半位面中,生命與他物的結構關系,復刻到“觀想時空”中。
如果有“內宇宙模擬器”配合,口味更佳。
嗯,羅南在“內地球”那邊的本體,完全可以配合。
如此,越解析越通透、越通透力量滲入效率越高,相應的信息反饋也就越及時,快速形成了正向循環。
這個“正向循環”的對象,不只是“半位面”,還有“外地球”。
隨著信息流的穿梭滲透持續升級,“開墾團”能否察覺,還是未知。可“內宇宙模擬器”與“鏡鑒”的信息交流,能夠比“天照教團”與“失落之國”那種低效又嘈雜的滲透測試更顯眼么?
如果真的比不過,倒是能從側面證明,“開墾團”正給李維他們放水,對“天照教團”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而那就是另一種性質了。
正好可以試試看。
這時候,“新?野火”第二次發動的“大通意”,感應范圍已沖高回落,雖說他的“大通意”水平實在不怎么樣,但能夠使出來,該有的效用還是有的。基本描繪出了半徑四、五千公里范圍內,這片“外地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內,十億多人的“聲息底色”。
還有一部分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中、低軌道空間站上,目前存在的人員信息。里面有一部分是地球土著,但也有一部分,大概率是“開墾團”的成員。
這種時候,“無等神力”“生命星空”也介入進來,自然而然地做出進一步分析。并非偏離路線,而是與“眼前”的半位面、與半位面中的“強哥”產生更密切、更真實的連接。
要知道,羅南對“強哥”的入夢嘗試,一直都未停止。
只不過此前受限于信息傳輸效率,只能單方面刺激,收不到有效反饋。而如今“鏡鑒”照射,幾輪“正向循環”下來,效率大增,“入夢法”的作用終于顯現。
之前,一直渾渾噩噩的“強哥”有所驚動,在半位面和“熔巖島”的陰影深處,好像受驚的心臟,本地在抽搐。他身內、身外結構線條,好像做了造影的血管,或順暢或盤結,在“鏡鑒”光芒映照下,更加清晰地呈現。
有那么一瞬間,“強哥”應該快要驚醒了,但最終還是沒有醒來。
羅南并沒有失望,只是點兒驚訝,也只是一點兒:
幾乎融進去了啊……字面意思上的“融進去”。
這樣的變化有些驚悚,可前面滲透勘測所得到的信息,其實多數都能驗證這一點。僅有的問題是:“強哥”作為半位面里、“熔巖島”上唯一的活物,都是這種渾噩狀態,那么半位面這里的“主導者”,究竟是哪位?
受限于對“外地球”認知有限,羅南只想到兩個可能:
甲:“開墾團”,然而這種可能性起伏上下,捉摸不定。
乙:超出常理的其他存在。
該期待哪種呢?
不管是哪個,此時在“鏡鑒”光芒的映照和刺激下,“強哥”雖是沉睡,大腦活動卻是異常激烈,無數的記憶素材,包括那些印象深刻的場景以及銘心刻骨的情緒,就如同深水中冒起來的高溫氣泡,有的中途炸裂,有的則一直上涌到水面上,震動翻動,咕嚕作響。
這時候,“大通意”感知描繪的“聲光底色”,便如同傾倒的調色盤,各色顏料油彩一發地潑下去,五色斑斕,然而色調沉暗,與那些記憶的氣泡共同構建起詭譎迷幻的夢境。
夢境中,有人在耳畔呼喚:“洪強,洪強!”
洪強勉強睜開眼,上頭的照明模糊而熾熱,耀眼生花,什么都看不清楚,隨即沉重的疲憊感便用力將眼皮往下拉,他想再睡會兒。
耳畔那人在推他:“打起精神,今天還沒給‘庇護所’壘磚呢!”
洪強呻吟:“它真管用嗎?”
“啪”,氣泡炸裂,隨即有新的翻涌上來。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