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以代價換取“所求”,如果沒有提前確定一個上限或者范圍,結果卻實現不了,不會讓人覺得非常不靠譜嗎?
在疑惑的驅使下,羅南想了想,在“聊天窗口”上排出了連串的小白問題:
“你什么愿望都可以實現嗎?”
“如果我想讓世界永遠和平怎么辦?”
“我想要殺一個人,你怎么完成?”
“我該怎么去支付代價?”
“你為什么會知道,我腦子里面有外界神經元?”
“哦,‘外界神經元’是我給你指的‘代價’起的名字,你那邊怎么稱呼?”
羅南帶著試探又戲謔的情緒,與“披風”交流。
至于會不會“得罪”了對面……
反正他從不指望從“披風”那邊獲得什么好處,就算置換出來了他想要的,在沒有充足互信的前提下,又怎么敢用?哪怕“熔巖島”的“隱秘主導者”,給羅南的初始印象還不錯,但差點讓他“腦洞大開”的過載變故,還有“真理天平”的名頭,又將這份信任打落谷底。
面對羅南的問題,“披風”保持著相當的高冷姿態。
沒有回答,就算是回應,也只是反復將“庇護所”的觀想構形呈現出來。
好像那就是上帝的許愿機,無所不能。
如此回應方式,不免讓羅南再一次懷疑:他正在交流的,究竟是一個老謀深算的“詭異生命”,還是只有基本邏輯的人工智能?
確定無法從“聊天窗口”得到更深入的信息,羅南決定還是將“小白”貫徹到底:
空想千回,不如上手一遍。
作為一個剛接觸這個領域的萌新,又是父親的贈與,怎么可能不去嘗試呢?
“庇護所”這種觀想構形,對羅南來說完全沒有難度,只是大致回憶一下,確定不會用錯版本,閉目數秒,就等于是入門了。
只是,單純從“個體庇護”的特性講,對他也沒有什么效用。
要想真正應用起來,單憑羅南一個人是不行的。
“庇護所”屬于集體構形,類似于“血意環堡壘”,需要多人同建共構,發揮合力,才能在精神海洋中形成有意義的結構,他單獨一個人再能攪動風云,那也不是“庇護所”的真義。
所以還要找“老手”那邊的橫斷七部?目前他們定居在夏城,倒是非常方便。
可如果真是一個小白,這種時候該怎么辦?
羅南很快醒悟,只是小白的話,哪懂得什么個人構形、集體構形,悶頭練會之后,肯定是要找“披風”交任務啊!
于是,羅南也不管瞬間學會是不是太“妖孽”了些,當下又在“聊天窗口”輸入:
“這個觀想構形我已經能夠實現了,下一步是什么?”
深邃黑暗停滯了兩秒,隨即吞掉他淺青光線文字,重新讓森白線條在界面上劃動,這次是一個非常簡單又規整的圓圈。下面還有說明文字,也很淺顯直白:
請在圓形區域內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