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窗口”沒有第一時間反應,“披風”照例需要幾秒鐘緩沖。
然而緊接著羅南便發現,本環節要扣掉的100信用并未劃出。
右上角的顯示的儲備信用數字沒有變化。
系統卡了?
一念未絕,“有所求”界面就出現了清晰的波動,之前羅南與“披風”溝通的歷史記錄全部被清掉,幽暗深邃的空洞吞噬了一切。
不,不是被清掉,是跳轉了!
羅南確定,界面從“有所求”板塊,突然就跳轉到了他最初看到的主界面。
因為在這深邃幽暗空洞之中,熟悉的場景呈現。
有森白線條抽拉彎折,點涂抹畫,盤轉成型,形成了一組高度復雜的立體符號。它們逐個成型,又聚攏疊加,最終構成了讓人目眩的符號迷宮。
這是……重啟了?
此時羅南見到的,分明就是他首度剛打開“披風”app時,主界面上以禮祭古字提出的問題:
可有所求?可有覺悟?可有準備?
但是這次,下方沒有再呈現模仿自“外接神經元”的那道扭曲電光,也沒有“交換”之類的字眼兒,緊接著就跳轉到了天淵通用語的那一版,依然是“可有所求,可有覺悟,可有準備”。
再然后,羅南母語的版本也呈現出來。
仍是讓他皺眉頭的翻譯結果,但這回好像又有了變化,具體語句是:
“準備好為你的請求付出代價了嗎?”
羅南抿起嘴唇,他確定“披風”app上次的說法是:“可以說出你的請求了,只要準備好代價”。
所以這已經不是翻譯的問題了,而是與他之前的使用行為有確切的因果聯系的聯動。
明明是漸入佳境來著,怎么突然來這么一手?看得人稀里糊涂的。
羅南皺眉思忖半晌,以意念輸入文字:“我怎么支付代價?”
之前他也問過類似的問題,但“披風”app只是反復呈現出“庇護所”的觀想構形,好像只有那一種預定的答案。
卻不料這次,“聊天窗口”真就有了全新的回應:
“請完成‘清掃’和‘凈化’任務,獲取下一輪‘請求’權限。”
這……中間還要點廣告任務的?
“披風”app的設計者,羅中衡先生,你這個樣子,怕不是也有什么大病!
羅南嘴角抽動,意念輸入:“什么意思,能不能解釋一下?”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