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基礎認知,再解讀就更清楚了。
這個明顯還未“完稿”的觀想圖形,以格式論理念為綱,自我、社會、天地三重格式,每一重都有具象架構。
最清晰的是社會格式,“格式塔”“庇護所”兩相疊加。
自我格式目前還未完整,但可以確定就是如獄、如爐的架構。這里面結合了天淵文明的版本答案,“熔爐”就是“布法”的路徑和根本;而這“如獄”,可能就是特色了。
嗯,時空特色,承載“赤輪暗面(日輪絕獄)”的此一方時空特色,也是純大君所說的“規則差”。
相關“特色”已經投射到此方時空生靈之上,形成了特殊的形神框架,必須要考慮這些因素,妥當結合,才可能推演成功,這也是“布法”的根本法理。
可惜,從目前“內切圓”的結構完成度上看,老爹羅中衡也未成功。
至于天地格式,包容社會與自我格式,又自具規則,明顯有多種規則互相影響干涉。父親留下了大量空白,但也有復雜構形,羅南可能勉力解讀。
他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一片片看過去:
夢神孽、日輪絕獄、百神冢,還有一部分……深藍世界?
后面還有一小部分特別陌生的,羅南不是特別確定,但覺得這已經非常全面了,代表了老爹對這一方時空的認知,當然這里面可能也有梁廬的一部分功勞。這份認知,通過這一復雜的構形表達出來,已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說明,對于精擅此道的人來說,已經足夠。
哪怕太抽象了些。
羅南還能看出,老爹在時空構形上的造詣應該不如他,對“禮祭古字”的理解也一般,但是內修、通真等領域都極有法度。
他沒法加入什么,卻能修正一部分。
主要是時空構形,還有“禮祭古字”領域。
另外,作為已經習慣了觀睹歷史長河、通曉古今之變的人物,羅南總不免給這套構形還有它代表的法度,琢磨一下“前塵后世”――宇宙是動態的,這一方時空的因何而來、因何而變、如今何駐、將往何去,總要有些體現。
思來想去,羅南漸漸沉浸其中,差點兒忘了最初的目的。
“有所備”界面總不會變成一個父子隔空、隔世交流的地方吧……
一念方起,森白文字呈現,正是羅南早就盼望的“說明”。
篇幅極短,是以母語文字所寫:
既有所備,一往無前。
羅南還未來得及仔細體會這話中含意,幽暗界面上,森白圓環、文字以及羅南意念繪制又變化的圖形架構,如風吹沙丘,痕消跡除。
但又不是真的無痕,還有些許紋路殘留,卻似在幽暗中開了更深沉的裂隙,將這個界面切分成不規則的碎片,乍看總有幾十上百片的樣子。那些殘留痕跡還在變化,以至于這些不規則碎片隨時可以和合、分解。
羅南皺眉,又聽得模糊囈語,如陰風般從這些隨時變化的“裂隙”中吹出來,吹動這些“碎片”,如波浪般抖動。
再仔細分辨,有部分“碎片”上面分明有些微光,甚至漸漸明亮,好像是一塊被砸碎的鏡子,幾片角度正好映了光,其余幾片映的都是昏暗。但無論是發光還是晦暗,都看不清楚上面有什么,總體還是幽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