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沿海。
在經歷超過規模的臺風洗禮之后,這片土地曾滿目瘡痍,后來在朝廷派出的賑災大臣李善長統領下,將救治災民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執行下去。
當時間到了臘月時,大批的災民已經得到妥善的安置。
一方面是李善長確實有能力,協調賑災各方工作,處理得是面面俱到。
二來是朝廷的鼎力支持,尤其是銀兩供給一直沒斷。
坐擁精鹽、布匹、琉璃、香水等等大賺特賺的生意,朝廷現在也算是顯露出財大氣粗的氣勢。
此時,海邊。
李善長正在周遭郡縣百官的陪同下,沿著海岸巡查。
“這一次當真是多虧了韓國公,若非是您出手,只怕這災情還真有可能惡化,到時候后果不堪設想。”
蘇州知府滿臉堆笑,恭維著李善長。
揚州知府也是附和著說道:
“等到事情處理完畢,李大人回到應天府,肯定是少不了陛下的賞賜。”
“只盼望著李大人回到應天府面見陛下,能為我們幾人美幾句……”
另外一名知府則是更為直接,一連說了好些恭維的話后,這才說出自己等人真正的目的。
李善長聞微微一笑,對這些官場上的做派他可是門清,倒也不怎么反感,畢竟官場從古至今都是這么來的。
“幾位大人一直都在鼎力配合本官賑災救民,理應有你們的功勞,回去之后我定然如實向陛下匯報,諸位就放心好了,陛下可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有功之臣。”
李善長呵呵一笑,如此回答道。
三名知府聞頓時笑容滿面,對李善長的態度越發和善和恭敬起來。
其實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和這位大名鼎鼎的韓國公結交。
之前他們就聽聞因為胡惟庸一案,身為韓國公的李善長主動撤職賦閑在家。
本以為李善長就此在官場沉寂,卻沒想到沒過幾天,對方就再度被皇上重用,成為如今的內閣大臣,幫助當今皇上處理諸多政務。
到了如今,更是被委派為賑災大臣。
看著災情的處理速度,剩下的災民基本上都能在新年前得到妥善安置。
細算下來,可是大功一件。
這些知府們佩服其能力之余,也是希望李善長能多提攜提攜他們。
“對了,聽聞朝廷有意要進行什么政法改革,不知道具體是打算如何實施的?”
閑聊一番后,蘇州知府有意無意地提及此事。
“所謂政法改革確有此事,相信你們這邊已經開始實行新的大明律了,根據陳……陛下的旨意,未來大明要實行政法分離,改革勢在必行。”
李善長回答道。
“原來如此,朝廷也是因此才需要在明年科舉也將要進行改革吧,江南士子們聽聞科舉考試新加法考和算考之后,一個個都興奮地奔走相告,高興的不得了。”
揚州知府回想之前災情爆發前的情形,忍不住搖頭笑道。
士子們高興不是沒有理由的,政法改革將行政權和執法權分開,意味著以前的一個官職要被拆分為兩個甚至更多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