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難講,人各有志嘛。”潘寶山道,“你問問看,如果他要是愿意,就走走程序,到時我讓市政府辦主任趙開元方面跟你接洽。”
“行,絕對沒問題!”王法泰笑道,“我順便也做個大好人!”
說笑間,人員已到齊。
一行人往夾林趕去。
鄭金萍和吳強搭班配合得不錯,有關新鄉鎮建設的準備工作已經做足,而且個別方面已經著手開工。
潘寶山提出,在新農村建設這一系統性工程上,夾林有新村建設的“大陡嶺村速度”。這一次,在新鄉鎮建設上,夾林也要為富祥創造一個“夾林速度”,做全省小城鎮建設的排頭兵。
此外,潘寶山還叮囑鄭金萍,大陡嶺新村作為典型要抓好連貫性管理,始終保持作為典型先進性的一面。這一點鄭金萍一直沒丟下,她把大陡嶺新村作為一個顯耀點來擦亮。
“潘市長,在新鄉鎮建設項目上,王涵又找了過來,說要介紹承建商和投資商。”鄭金萍抽了個空對潘寶山說。
“可以,哪怕他把夾林的城鎮建設都包攬下來才好,我們的目的是建設。”潘寶山道,“大家各取所需,只要不過分就行。不要出現介紹過來的商人是個騙子,摟一把就跑,那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那個肯定不會。”鄭金萍道,“都是知根知底的,不會出那種事,否則他王涵也承受不起。”
話一說完,鄭金萍又想起上次潘寶山和她說過的事,忙問那三百萬投資的事怎么樣了。潘寶山說有數,就這兩天能到位。
說到投資融資,潘寶山看了看在場的梁延發,他像根腌咸菜,看似軟綿無力,其實暗藏筋道。
“梁局長。”潘寶山聲音不大不小地喊了一句。
梁延發和王涵他們在一起,竟然還假裝沒聽到。
此時,歐曉翔的作用發揮出來了,他脖子一仰,臉一沉,“梁延發!潘市長叫你了!”
梁延發小小地一愣,馬上走了過來,“喲,潘市長,剛才沒聽到。”
“梁局長,你是我的老領導,以前扶住提攜過工作,幫助成長,我很感謝。不過是我悟性不高,當時沒有跟你多學點東西,結果后來要到市農業局當局長的時候,被人拿了塊假手表把我給砸了下來,到現在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潘寶山邊說邊笑,不冷不熱,“梁局長,剛才話扯長了,我只是說想感謝支持的事,這以后啊,還得需要你多支持。夾林的新鄉鎮建設工作是我抓的,很想做好,所以需要縣財政的大力支持。”
“只要財政上允許,那當然是沒問題的。”梁延發立馬笑著說。
“嗯,其實工作是大家的,幫別人也就是幫自己。”潘寶山道,“做什么不都有個權衡在里面嘛。”
潘寶山的話很耐人尋味,大家都聽得出來話里有話。
梁延發看上去是有些尷尬的,只是呵呵地點著頭。鄭金萍忙打個圓場,說夾林的新鄉鎮建設是全縣、全市的事情,大家都得盡心出力才好。
王法泰也說不錯,最近些年夾林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那都是上下各級領導班子關心的結果。現在趕上了新鄉鎮建設,要繼續發揚優勢,地方上自加壓力使勁拼,縣里和市里也會給予鼓勵和支持,肯定會取得巨大成功。
場面又好看了起來,梁延發明顯也服帖多了。
潘寶山就是要達到這目的,包括上次來跟馮德錦談話,得拿出一定氣勢來,說實際點就要讓對手有一定壓力,否則不會被重視。
午餐前,《松陽日報》記者采訪。
跟隊采訪的是宋雙,她工作能力也夠強,現在是政教部副主任,主要跑重要市領導活動。但沈欣麗當了副總編后讓她專門負責潘寶山的活動,讓她專心、充分地把有關潘寶山和他工作的宣傳做足。
宋雙是心知肚明的,對潘寶山的采訪報道極其用心,她抓住“新鄉鎮建設”做文章,問了很多問題。
這讓潘寶山想到了一個事情,那會在青干班時講師曾跟他說以,可以就此寫寫論文。這事不能丟下,潘寶山決定要盡快抽個時間寫一下,然后傳給講師看看,幫忙推薦發表。
還有件事更著急,就是找鄧如美談個事,讓她從公司拿出三百萬,投到夾林的新鄉鎮建設上。當然,這事不能讓鄧如美出面,潘寶山會另外安排人操辦。
但是現在找鄧如美已經遠不如以前方便,因公從市里下來,動輒身邊就好幾個人。
有些事是需要避嫌的,不能大意。
{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