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座機,給程雷回了電話,才知道吳文凱比較體恤下情,下午特意給史軍榮放了假,讓程雷拉著出去喝茶。
下午他們到望江茶社喝茶,史軍榮給范曉卿打了電話,范曉卿在電話里主動說起要再拉幾個在秣陵聯系密切的同學趕過來,程雷肯定也不能拒絕,算著時間他們都快到東洲了……
…………
…………
蕭良特意將周軒、邵芝華夫妻倆也喊上,一起趕到宴春樓與舊日同窗見面,聊起很多同學畢業后的去向、際遇,還是很有意思的。
秣陵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八八級各專業總計也有一百二十多名學生,大多來自五湖四海,畢業后也是各奔東西。
畢業后留在秣陵,以及江省各地市的同學最多,差不多有五十人。
不過,九十年代初江浙都很少有家庭安裝電話,更不要說手機、網絡了,除了極其親密的朋友會通書信外,大部分人聯絡都很有限。
留在秣陵的同學里,史軍榮畢業后就分配到省教育廳工作,家庭也是在省教育系統有背景;還有一人分配到省工業廳工作,其他同學要么分配進院系等事業單位,要么進國營企業;僅省屬江化集團就有他們五名同學。
九十年代初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留學潮,但他們前后有十五名同學先后出國留學,目前僅有范曉卿、常鈺以及另外一名叫江啟良的同學回國工作。
范曉卿、常鈺兩人家境殷實,回國也在家庭的資助下創辦了軟件公司。
江啟良在國外讀到博士,去年才選擇回到秣陵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任職。
蕭良讀大學時年紀最小,性格沉悶,畢業后沒有跟誰有過聯系,原本沒有誰知道他短短四年間做出這么大規模的公司。
卻是范曉卿回國后,與史軍榮以及分配在省工業廳工作的夏應鵬平時聯系最多,三人也深知大學時期的老師、同學,是他們未來仕途、商界發展中重要的人脈資源,這才在八月份牽頭搞一次十年聚會。
不是真正的畢業十年聚會,很多外地同學都沒有聯系上,主要也是留在秣陵的同學聚了聚,卻是這一次,史軍榮、夏應鵬、范曉卿他們跟吳桂軍、錢成、孫秀云等人聯系上,才知道近年來名聲鵲起的“腦健靈”、“南亭湖冰紅茶”,竟然都是蕭良所創辦。
今天也是夏應鵬、范曉卿相當積極,將江啟良等幾個在秣陵聯系較多,又或者說是他們認為比較重要的同學,都拉到東洲來。
朱祎琳、胡婕也看到史軍榮他們嘴里念念不忘的院花常鈺,卻多少有些失望。
確實如蕭良所說,常鈺主要也是家境優渥,又生活在大城市,衣著打扮時尚洋氣,落在其他鄉鎮農村或小城市出身的同學眼里,就顯得特別耀眼,實際只能算是中上之姿。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在宴春樓坐下來聊天,范曉卿也不掩飾,就交待他大學最后一學期就追上常鈺,也得到常鈺家里的認可,只是當時風氣還比較保守,沒有在同學當中公開罷了。
常鈺家族里有長輩是省郵電系統的高層,很早就認識到通訊、計算件以及軟件等行業必將興起,他們出國后才直接轉了專業。
在國外工作了兩年積累了一些軟件開發的經驗,也是常鈺家族長輩的支持下回到國內創業。
范曉卿、常鈺雖然一直都沒有機會跟蕭良見上面,但創辦的公司主要也是在通訊行業里接軟件開發的業務,甚至都有考慮將公司遷入星視通訊科技產業園,對蕭良在行業的傳聞有更多的了解(之前就有聽說蕭良的名字,只是以為重名而已),這才第一時間得知天盈科技接受亞馬遜注資的事。
他們之前在吳桂軍、孫秀云、錢成那里,也只是了解到蕭良的一些粗略情況。
錢成、孫秀云兩人性格原本就閑淡,不喜歡打聽是非,又因為復雜的院系關系,后來與蕭良的關系也沒有走得特別近。
兼之蕭良近年來刻意從宿云生物、南亭集團淡出,也沒有什么公開報道。
不是圈子里的人,就算聽到關于蕭良一些傳聞,最多將他當成南亭實業的創始人之一,甚至會下意識削弱他的地位跟分量。
天盈科技接受亞馬遜注資,以及蕭良在天盈科技持有40%股份這些事,卻是從星視通訊電子、添美網這一圈子直接傳出來,甚至在留美留學生圈子里也是第一時間就傳了開來,范曉卿他們這次知道的信息,要遠比之前的道聽途說準確多了。
這才真正叫范曉卿、常鈺、夏應鵬、史軍榮他們嚇了一大跳。
范曉卿、常鈺創辦公司,在家族的支持下,在秣陵創辦公司招募二三十名員工,每年能接了四五百萬的軟件開發業務,也自詡解決“溫飽”的成功人士了,但是跟蕭良在天盈科技持股高達四十億的估值,算得了什么?
他們都懷疑整個江省商界有沒有三五個身家過四十億的大佬?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