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天之后,安城這邊像往年一樣,先是下了幾場大雨,然后燥熱的天氣一下子就變得涼爽了起來,緊接著又過了幾天,人們就換上了秋天的衣服。
樹上的樹葉開始變黃,安城人民大道上的梧桐樹開始逐漸的落葉,然后變得光禿禿的。
整個北方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焦灰的味道。
這是北方地區傳統的農村正在用極其古老的方式為下一年的工作做準備。
簡單的說就是燒秸稈。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人呼吸道的一個考驗。
空氣里有一股灰塵燒盡的氣味,吸到鼻子里,讓人鼻腔和喉嚨都感覺黏膩膩的。
不過在北方生活了這么多年,陳青峰早就習慣了。
可是每到這個時候都是陸文婷最痛苦的時候。
陳青峰依稀記的這種現象直到幾十年后,秸稈禁止燃燒之后才逐漸有了改善。
當然那個時候就又產生了新的問題,那就是秸稈還田之后,并不能很好地給土壤吸收,尤其是在北方,腐爛的過程實在太慢,導致農作物根本沒有辦法扎根。
這其實是一個矛盾。
但是,眼下陳青峰根本沒有功夫去關心呼吸疾病的問題,他發愁的是冬季供暖的問題。
北方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地區尤其在安城附近,其實有自己的保暖方式,那就是燒土炕,可是城里不行,尤其是住在樓房里的市民,燒土炕肯定不行,有一些小區環境不錯,可以供暖,可是大部分的人其實光靠暖氣是不行的,還得燒蜂窩煤。
而今年面臨著一個問題。
陳青峰今年花大力氣整治了小煤窯。
這就造成煤炭的產量下降,同時安城地區的煤價也高了不少。在這種情況之下,往年取暖的成本,如果是一百塊錢的話,今年可能要漲到一百三。
這只是一個比例問題,不是絕對數。
簡單的說,整個冬季如果靠現在的價格,那么老百姓的生活費用尤其用在取暖方面,起碼要漲上三成。
別看這是小小的三成,要知道現在還是秋天,等到了冬天用煤的需求量更大的時候,價格還得上漲。
所以現在,陳青峰就必須和煤炭企業談一個穩定供應的價格,雙方都能接受!
于是從石門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陳青峰和市屬的幾家煤礦企業,還有安城周邊的一些煤炭企業,進行座談,商談控制煤價的事情。
“今年這個情況比較特殊,當然也有一些是我沒考慮到的,不過我今天跟大家表個態,今年這一關,你們幫了我的嗎?以后我也不會讓你們白幫這個忙,煤價有高的時候,當然也有低的時候,你們是愿意在這個時候就賺這一筆錢,還是說咱們以后長期合作!”
現在是陳青峰求人,所以這些人態度上并不怎么積極。
“我之前跟我們市里的幾家企業也說了,你們挖煤,我們這電廠直接就收了,然后自己給自己發電,安城這邊的紡織行業,現在發展到什么程度了,我覺得你們這些人可以下去看看,還有我們正在投資新建的電解鋁項目,以后用的煤肯定不是少數,所以我不是跟你們談冬季供暖的煤炭供應,跟你們談的是整個安城的煤炭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