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晚的操持下,新雜志社的第一期雜志出版了。
因為張主編之前的造勢,很多人對新雜志社出版的內容產生了期待感。
特別是當他們聽說,雜志社換了老板和主編,就連內容也爆改了,新雜志一出版,大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都買了一本。
大家翻開雜志的時候其實只是出于好奇,單純想知道前后有多大變化。
結果沒想到看到內容后真香了。
這次新出版的內容竟然全部都是長篇和中篇小說。
大家看習慣了短篇,其實是有些難以接受長篇小說的。
當他們抱著這樣的偏見,打開了第一篇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他們看了一篇又一篇,看完之后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后續的內容。
那些帶著試試看心態的人,現在只覺得自己的心里都被掏空了。
他們都不由自主的跟著劇情,期待著下一次雜志的發行。
因為這些小篇小說實在是太好看了,他們立刻推給了身邊的朋友。
朋友看完之后立刻入坑,之后熱烈的跟他們討論著后續的劇情。
為了避免滑鐵盧,姜晚第1期雜志只印了3萬冊。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收到加印的信件越來越多。
一周之后,姜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又加印了3萬冊。
畢竟是一個名聲崩壞的原雜志社,姜晚也不敢一次性印的太多。
名聲是需要一點點積累的,萬一賣不出去后果就會很嚴重。
所以走第一步的時候她格外小心翼翼。
沒想到這三萬冊一經發出,立刻就被搶購一空。
這下也不用讀者寫信催促,姜晚再次又加印了5萬冊。
她原本以為這就是極限,卻沒想到是五萬冊也在三天之后賣完。
這時候姜晚意識到市場有些疲軟,但也沒有完全飽和。
如果這時候再加印5萬冊的話,短時間內肯定賣不完。
再過一段時間第2期就要出版,兩者的時間會產生沖突,到時候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她想了想,最終還是決定加印三萬冊。
這3萬冊上市之后果然跟她的猜測一樣,整整賣了一周才全部賣完。
這還是用上了之前的渠道,全方面的宣傳之下。
最終第一版雜志就因為市場的需求一直加印,總共爆賣了14萬冊。
這對于一個聲名狼藉的老牌雜志社來說,第一次出版就取得這么亮眼的成績,其實已經非常不容易。
早在第2次加印的時候,姜晚就開始催稿。
后續幾次加印的過程中,姜晚就已經緊鑼密鼓的安排著第二次出版。
她當時的想法是,不管是第一次能賣出多少萬冊,像這種連載的小說,必須要抓緊時間出版后續的內容。
讀者現在是有新鮮感,時間一長可能就會忘記之前的內容。
一般的雜志社都是一個月出版一冊,或者半個月出版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