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繼續來說關于這文脈之事!
筆墨紙硯,甚至包括印刷,朕已經有了主意。
按照朕的預估,到時候一本書售賣出去的價格,也就是長安工匠一天的工錢。
如此一來,可以保證全天下大多數的百姓家,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買下幾本。
既然是掃盲教育,還涉及不到忠君愛國,只要能認識基本的字就好。
如此,可還有愛卿要反對。
只要你們有理由說服朕,朕不是不聽勸的人!”
聽李承乾的意思,往后三五十文就能夠買一本書,只因為長安城工匠一天的價格就是這樣,百官們再次被轉移了注意力,更加轟動了。
如果書籍的價格真的能降到如此之低,豈不是真的天下人人都可讀書?
詩書傳家,將在瞬間成為過去式。
這是撅根了呀,撅得是世家的根。
某種意義上來說,書籍比土地都要重要。
因為有書籍就能考科舉,做了官就能有土地。
反過來,人人都有書籍,人人都可做官,未來天下哪里還有世家生存之地?
可是,現在該怎么辦呢?
剛剛李承乾才砍了一個,甚至把魏征都給擼下去了,這明明白白是在立威。
最重要的是,他們找不到理由。
名不正則不順,找不到理由的情況下強行杠,真當李承乾不會殺人嗎?
若是連詩書傳家這一點都沒了,那就剩下一個人脈關系。
可一旦全天下都識字,全天下都科舉,人脈關系這一點也靠不住了。
那以后,他們還能靠什么?
最重要的是,一旦人才多了,皇帝豈不是想殺誰就殺誰,再也威脅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