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魏征碰到了合適的人就是大才,沒碰到合適的人,甚至可以稱之為庸才。
比如說,他碰到李建成那種剛愎自用的人,他據理力爭,最后事實證明他是對的,于是他成了大才。
如果事實證明他是錯的,那他就是個庸才。
事實上,歷史上的李建成很看不上魏征,魏征差點就被嘎了。
接著又碰到李世民,李世民這人好大喜功喜歡飄,所以魏征只要和他反著來,基本都不會出錯。
偏偏李世民有自己的顧忌,于是魏征成了大才。
換句話說,魏征的才能是需要人襯托的。
當他落到李承乾手里,除了一根筋,他就啥都剩不下了。
房玄齡就不一樣,他的思維很發散,鬼主意很多。
無論遇到什么樣的主子,他都能夠用自己發散性的思維,從某個角度更好的維護主子,彌補一切計劃的漏洞。
他這種才是真正的萬用大才,一點都不偏科。
魏征深吸一口氣,繼續義正辭道:“第二,分如此多的部門,難道不會導致冗官現象嗎?
原本一官之可決的事情,現在要分三到五個,甚至要層層分級,如此是否拖慢效率?”
魏征對前一個問題避而不答,李承乾冷笑。
“刑部負責制定律法,審理民間案件,沒資格審理官員或者皇親國戚的案子。
入品以上官員,還有皇親國戚的案子,會放到大理寺審理。
可大理寺審理之后,又必須要給刑部裁定,兩邊意見相同才能定罪。
這是否拖慢了效率,何不大理寺一而決?”
“這是......這是......”魏征吞吞吐吐。
道理他是懂的,這是權力的制衡,只是之前沒把兩者結合起來。
“還有問題嗎?”李承乾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