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李云貴的面,在李清源半夢半醒之間,顧道下令把他勒死了。
這也是對李云貴的警告。
李云貴重新登上王位,召集京城的所有大臣,宣布箕子國即日起并入大乾。
從此文字語,皆以大乾為準。
孫執中為箕子國處置使,處理一切并入大乾的事物。并入大乾之后,各地官員將享受大乾官員俸祿。
并且讀書人可以參加大乾科舉,去大乾做官。
緊接著李云貴宣布退位。
樸恩英親自制定了一個名單,顧道封鎖壤城,按照名單挨家抓人。
這些人包括所有李氏王族,還有一些不親大乾的人,以及一些可能反對合并的人。
當然其中樸恩英夾帶了夾帶私活,把自己的政敵和對頭也加進去了。
不過這正是顧道想要的。
樸恩英下手越狠,背叛箕子國就越徹底,就只能抱著大乾這條大粗腿。
這些人抓完,就一萬多口。
孫執中帶著陸冠,第一時間封鎖了皇宮內庫,以及壤城府庫還有糧倉。
他以為作為都城,這里怎么也能富庶一點。
進攻箕子國之前,孫執中可是信誓旦旦,要用箕子國的財富彌補這次征戰的花費。
可是等他算賬之后發現,純粹是做夢。
存糧有不少,可是要喂養的人更多,皇城內有些金銀珠寶,不過與預想的差太多。
而且經過駱定遠禍害,財政更是千瘡百孔,民生凋敝到不忍直視的地步。
當年河東大旱那么嚴重,孫執中都沒見過如此慘的狀況。
他一直擔心的問題,終于還是擺在了眼前。
箕子國根本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不但不能給大乾產出。
甚至還需要大乾背負前行。
顧道抓完人,就準備離開了。
“處置使大人也不用擔心,遠征箕子國的錢糧,是遼東從北方拓展銀行貸款的。這筆錢我直接找戶部核銷。”
顧道安慰孫執中。
畢竟眼看著老頭要去堵窟窿了,對于這種勇士,顧道多少還有一些尊重的。
“孫大人保重,趁著下雪之前,我要回遼東了。剩下的糧食就留給你了,記得給我出具文書。”
顧道拱手說道。
“顧侯,不著急,大軍連番征戰,怎么也要在壤城修正一些時日。”
孫執中誠摯地說道。
“不了!”
顧道拒絕得非常干脆,“大軍在外,靡費糧餉實屬不該,必須盡快撤軍。”
孫執中趕緊擋住顧道。
“顧侯,話不是這么說,箕子國雖然已經滅國,但是并不穩當,還請顧侯多駐扎一段時間。”
孫執中再次請求。
“孫大人,你要故意害我?”顧道突然冷了臉,反問道。
這句話懟得孫執中無以對。
顧道話沒有明說,但是兩人都明白什么意思。
進攻箕子國這件事,朝廷那邊一開始就暗戳戳的防備顧道,大松江大勝,被叫停談判。
談判沒談成,耽誤了事情。
朝廷無奈還要讓他打,但是防備之意更甚。直接派了個孫執中當箕子國處置使。
目的就是戰斗一打贏,馬上接手,決不能讓顧道染指箕子國。
從暗戳戳的防備,到后來就是挑明了。
顧道索性給太子寫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戰斗一結束,馬上撤離回遼東。
顧道要是敢留下,就明擺著是圖謀不軌了。
現在戰斗打完了。
孫執中震驚地發現,箕子國不是一塊肥肉,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大窟窿。
而且民生凋敝,民怨沸騰,隨時有可能爆發。
會成為朝廷負擔,他根本扛不動。
“顧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一定要留一段時間。”
孫執中攔住顧道,近乎哀求地說道。
也不梗脖子了,也不橫了。
“孫大人,我顧道不敢不服王命!”
顧道朗聲說道。
政治正確的一塌糊涂。
告別了孫執中,顧道立即帶兵離開壤城,一路急速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