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只不過是三經之一的注經權而已,將這個權力給我,陳氏就可以放棄手中一部分權力,而后蟄伏起來,之后既可以保護劉氏,也可以保護自已。”
這樣子的態度,只能夠用兩個字來形容。
敞亮。
皇帝心動了嗎?
皇帝心動了。
他不僅心動了,甚至還十分可恥的松了口氣——畢竟要對付陳氏這樣子一個龐然大物,對于皇帝來說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啊。
再者說了,這也不僅僅是困難的事....
這是能不能的事情啊!
陳氏這樣子一個忠君愛國,幾代人都在為你劉氏奮斗、甚至不求名不求利、不干涉朝政,一心為國、一心為劉、一心為民的標桿性人物,你把他給干掉了?
那你還能信任誰?
這就好像是一場三國殺,你把一個已經亮明了身份,明牌的忠臣、誓死捍衛你的忠臣給首先殺了——你讓內奸怎么想?
你讓其他反賊怎么想?
你讓另外一個忠臣怎么想?
動陳氏,劉氏的政治信譽度徹底完蛋——甚至有可能引發民眾的輿情反彈,失去劉氏賴以生存的民心統治基礎。
而不動陳氏.....劉據又是心里真的害怕!
左右好像都是死。
沒有什么路是可以生存的。
如今,陳氏給了另外一種選擇。
即:我放棄一部分的權力,讓渡給你,換取另外一部分的權力。
如何?
.........
武德六年,夏,七月。
一場大雨落在地上,將樹葉都是打的零零碎碎的落在地上,目之一切能夠看到的東西全都成為了塵埃,到處都充斥著大雨方才過去的潮濕味道。
而大漢也迎來了一場大地震。
天子詔令,設立“經學九科”,以此作為長安學宮中的考核重點,唯有能夠通過這一點的人,并且得到了舉孝廉的人,才能夠成為官吏。
經過了數輪激烈的角逐。
“經學九科”終于緩緩落下了帷幕。
其中,所有學子必須修習的三門經學為“實用學”、“春秋”、“政治學”;而六門可以選擇修習的經學則是“尚書”、“論語”、“墨子”、“莊子”、“老子”、“韓非子”。
當這個消息被下發了之后,所有人都在驚嘆中又覺著十分正常。
在三門必修的經學中,陳氏的學說占據了兩個,而儒家在經過無數的思索與抉擇之后,最終還是決定將“春秋”放入必修之中,將尚書放在了選修中。
因為在儒家的諸多大儒看來,春秋更多的是傳遞了孔子的為人處事以及思想觀念的諸多“微大義”,而尚書更像是一本“政治參考書”。
至于為什么沒有選擇論語?
也很簡單,第一是因為論語的題材,第二則是因為對于論語的解讀在這個時候還有些少,大多數都是春秋的各種版本,更好注經。
于是,天下定。
.........
甘泉宮中。
更深露重,但此時甘泉宮中的幾個人都沒有睡覺的意思,反而全都十分的活躍,并且在下一場無聲的博弈棋局。
其中人物,很顯然。
劉據!
陳璟!
陳恒、陳遠!
劉據緩緩的吐了口氣,他看著陳璟,心中也明白,今日晚上恐怕才是能夠決定陳璟什么時候回到官渡的核心。
“這么晚了,陳公來此有何重要的事情嗎?”
陳璟淡淡一笑,他看向劉據,輕聲感慨,先是賣慘,后是說自已的身體不好,暗中催促皇帝趕緊將他的告老書同意。
之后話題一轉,轉到了面前這兩個人的身上。
“此二子乃陳氏中尚且有智慧的人,說自已心中有所愿景,請求我獻于陛下,然則老臣老矣,只能讓他們親自來了。”
劉據眼睛一亮。
戲肉來了。
看來,陳璟是想要用這兩個人的兩個不重要,但掌握了一部分權力的位置,加上“經學注經權”來換取陳氏如今明面上的一部分勢力?
這個交易值得嗎?
劉據沒有過多思索。
因為。
值得!
“哦?”
他莞爾一笑,面加上帶著和藹慈善,一如當年文帝對陳熙、武帝對陳璟所說的話一樣:“爾有何策獻于朕?”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