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嘆一口氣之后,陳成按著額頭,心里面滿滿的都是無奈。
陳氏的反應也很迅速,因為陳氏的祖訓在那里放著,不能夠參與到任何政治斗爭的皇帝奪嫡當中,所以陳氏的族老會、以及當任的官渡公直接將那位家主給廢黜了。
當時的官渡公兼任著家主的位置。
這里就不得不說當時的家主以及官渡公的襲爵情況了——那個蠢貨雖然是家主,但他卻并不是當代官渡公,當代的官渡公是他的兒子。
前一任官渡公在臨終之前更換了襲爵者,跨過那個蠢貨將爵位傳給了他兒子,那個時候的前一任官渡公或許就發現了這個蠢貨的真正面目。
為什么傳的是官渡公的爵位而不是家主的位置?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隨著時間的變遷,真正做主的已經不是家主了,而是“官渡公”,因為官渡公在朝中是有職位的,許多人也是由他所串聯起來的。
這也是為什么那個蠢貨雖然參與到了奪嫡之爭中,但卻并未曾起到什么太大作用的原因。
他的家主之位被廢黜了之后,朝廷中的局勢就更加復雜了。
一些有心之人開始蠱惑這位被踢出了家族的家主自立門戶,這個蠢貨本著我要證明自已的心思,也真的搞了一出自立。
雖然沒有多少人跟隨就是了。
但這同樣是對陳氏的政治聲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最后的最后,那個被這個蠢貨所支持的皇子并沒有能夠成功登基——中間派認為這個人勾引陳氏女子的心思讓陳氏惱怒,陳氏子弟同樣是因為自身名譽受損而記恨上了這個皇子。
他甚至連決賽圈都沒有進來,直接就被淘汰掉了。
最后登基的是誰呢?
是一個平日里無人問津的皇子,這也是幾方相互制衡之間所達成的最好的選擇。
對誰都挺好。
但唯獨對陳氏有一點點的不太友好——因為那個蠢貨所支持的那個皇子和這個皇子有血海深仇。
他媽殺了他媽。
新帝即位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親自前往官渡公府來與當時的官渡公商談,兩人談的很好,因為轉頭新帝就給當代官渡公加拜了太傅之位。
看似很好是吧?
這一點也是當時的官渡公幾年后才明白過來的事情。
太傅沒有實權。
虛職。
如果要查詢陳氏的族譜,想要去查明蔓延了四五百年的陳氏到底是什么時候出現了轉折點的話,那么這個時間節點是一定不能忽視的。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神,露出了血條。
露出了血條的神還是神嗎?
不是了。
在新帝在位的幾十年間,陳氏一直未曾得到重用——不只是陳氏,陳氏的嫡系門生也多有被打壓的姿態,但卻并不算明顯,甚至皇帝做的也全都是有理有據。
你做錯了,我才不用你的。
時間論仿佛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四五百年間沒有出現過的拖后腿的門生、四五百年間沒有出現過的拖后腿的家主,在這個時期全都出現了。
這一下子就給了陳氏巨大的打擊。
也正是因此,陳氏開始逐漸的走上了下坡路。
三百多年的時間,陳氏從當初的天下無敵,走到了如今這個勉強算是第一流世家的地步。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