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就巴拉巴拉把她的想法說了出來,大林子聞連連擺手,“還是算了吧!萬一人家心里有了別的人選,我這么一問多難為情啊!”
“兒子你說得對,人窮志不短,這事咱就別問了,照常過去幫忙就成。”
吳老太太能理解兒媳的想法,看著兒子每日鎮上村中兩頭跑,她也很心疼,但也贊同兒子。
婆婆的話李氏并沒有反駁,男人的想法她也懂得,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沒有人再提。
次日吃過早飯,大林子如約而至,擔心斧頭不夠用,還特意從家中帶來一把,三人再次上了山。
大林子不愧是做慣苦力活的人,力氣就是大,一個人砍的量,都快趕超兄弟倆了。
只用了大半日的時間,就把所需的木材都砍夠了,順便又砍了不少竹子回來,估計夠竹鼠啃上十日八日了。
有村民看到車上的樹木,不免充滿好奇,紛紛猜測到底是做何用,一時間,陳家又成了村中議論的焦點。
竹溪村就這么大,肯定瞞不過老宅的人,陳家老兩口聽說后,一刻鐘也坐不住,火急火燎的就來了村尾。
這時才知道原來是村民大驚小怪了,兒子只是想修兩間茅草房,供養家禽之人所住。
雖然他們從不過問,小兒子做鹵味賺不賺錢,但也可以猜出,刨去成本根本賺不了多少,當然肯定是比種田剩的多。
小兒子家之所以越過越好,全依賴有酸筍這個大頭收益,以及兔子竹鼠所賺的銀兩。
自己養家禽,肯定要劃算的多,再說兒子一直有去鎮上開鋪子的想法,如果沒有穩定的食材供應,一年下來可是比很大的開銷。
蘆葦蕩這么大的面積,別說是養幾百只了,就是上千只,也是夠用的,對此他們表示大力支持。
下午,大哥陳家興也過來幫忙了,二哥雖然沒有出現,但吃過晚飯也過來坐了會,表示收山貨回來晚了,明日再過來幫忙。
就這樣第二日剛剛吃過早飯,小院就接連來了不少人,之所以這么多人,除了幾個哥哥外,還有一些關系還算不錯的鄰居。
大家各自帶著干活用的工具,浩浩蕩蕩往村外走,遠遠望去還挺壯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抄家伙去哪個村干架呢!
知道陳家一對雙生子還小,這么多幫工的人,小溪一個人準備飯食,肯定忙不過來,不少小媳婦主動過來幫忙,這可解了小溪的燃眉之急,她心里很感激這些村民。
大嫂與張氏的月份太大了,今日并沒有過來幫忙,就算過來,小溪也不敢用,不過冬梅卻把孩子交給公婆幫忙照看,過來了。
其實就算二嫂不來,小溪也不會生氣,畢竟鐵蛋還太小,離不開人,但是她能過來小溪還是很高興。
此時蘆葦蕩正干得熱火朝天,大家各司其職,做什么的都有,甚至于陳家旺竟有種多余的感覺,只能幫忙打打下手。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