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過日子極為儉省,東家給的工錢一文沒動,打算攢起來,將來給兒子娶媳婦用。
再說,村里也沒什么開銷,菜可以自己種,口糧都是東家給錢買,幾乎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
看著瓦罐中日益增多的銅板,宋叔心中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樣甜。以前,他就算辛苦一年,也未必能攢下二兩銀子,而如今,只需短短兩個月,他就能存下一千二百文,他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別看他們的身份低賤,是奴籍,但他們的生活卻比村中那些良籍的窮苦人家更舒適、更愜意。他們不僅吃喝不愁,每月還能穩穩當當地存下六百文工錢,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他已經下定決心,這輩子哪兒也不去了,就安安穩穩地在竹溪村度過余生,直至生命的盡頭。
要說最快的主食,那非玉米面糊涂和疙瘩湯莫屬了。面粉價格昂貴,夫妻倆平時舍不得買,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會買些回來包餃子吃。
于是,宋嬸做了既便宜又美味的玉米面糊涂。菜是現成的,宋嬸是個勤勞的人,她腌制了很多小咸菜,還曬了不少干菜,足夠他們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了。腌茄子、腌胡瓜、腌韭菜、腌豆角……擺滿了一盤,這對于在農村長大的幾人來說,是如此親切,他們差點忍不住流下口水。
雖然都是咸菜,但幾人一點也不嫌棄,反而配著咸菜喝了好幾碗玉米面糊涂,直到吃得飽飽的,這才心滿意足地下了桌。
宋叔是第一個吃完下桌的,因為他還要去磨鐮刀。家里只有三把鐮刀,他們七個人根本不夠用,還好他回來的時候去了趟鐵匠鋪,又買了四把。
宋叔也想去別人家借,但現在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秋收,誰會把鐮刀借給外人呢!
“大家收拾一下,準備出發吧!爭取今天上午把兩畝稻田都收割完。”
割水稻既耗時又費力,就算是最熟練的老手,一天也未必能割完一畝田,更別說他們這些新手了。
在來的路上,宋叔已經打聽過了,他們幾人家中都沒有種過稻谷,收起來肯定更慢。
這次宋嬸也跟著坐上了驢車,三個小伙子還是跟在車后步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他們年輕力壯呢!
好在,南山腳下離村尾并不算太遠,大概一盞茶的工夫,就來到了自家地頭。
此時田里早已經有不少村民,在忙著收玉米高粱。
看到陳家地頭突然來了一大群人,紛紛停下手住的動作,想看看發生了何事。
別人家都下田多日,也不見陳家有人過來,今天倒是來了,但這又是唱的哪門子戲。
有那離得近的村民,干脆拎著鐮刀朝這邊走了過來。“宋叔,你這是?”
宋叔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幕,不緊不慢的說道“這不是家旺擔心我和你嬸子忙不過來,就派了幾個幫手過來。”
說話的村民聽聞,立馬羨慕的不行,心中不禁在想,要是也有人幫自己收秋就好了。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