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還沒等他開口,老兩口就直接搖了搖頭,說道:“你們都挺好的,我們也就沒什么可惦記的了,家里還有一堆事情等著我們呢!”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其實小溪心里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所以并沒有失望的情緒。
公婆的性子她在清楚不過,就連大姑子,想接老兩口過去小住幾日,都被他們拒絕了,更何況鎮上這么點的距離了。
在屋里和大家閑聊了一會兒家常之后,小溪注意到院子里的那幾個人似乎已經忙碌得差不多了。
于是,她微笑著向眾人提議道:“爹娘時辰不早了,我們回鋪子吧!”
陳父抬頭望了望頭頂的太陽,此時已日上三竿,的確是該回家的時候了,只是,他們要回的不是鋪子,而是村子。
家中的莊稼已然收割完畢,可秸稈還留在田里未拉回來。村子里每戶人家的田地都不多,日常燒火做飯的柴火,除了樹枝就是秸稈。
有些懶惰的人家不愿上山砍柴,便動起了歪心思。他擔心秸稈放在田里時間過長,會引來賊人的覬覦,只有全部拉回自己家里,才能安心。
陳父樂呵呵地說:“我們把你和孩子們送回鋪子,就不在這吃午飯了,下午還得和你大哥去田里拉秸稈。”
“可不是嘛!你有所不知,村里有幾戶人家沒有田地,每年都會去地里偷秸稈。抓到了,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說自己過得有多么艱難,乞求大家幫幫他們,最后只能把柴火送給他們……”
陳母一臉厭惡地說道,想起去年家里被偷的秸稈就來氣。
在有錢人眼里,那點秸稈或許微不足道,但對于普通老百姓而,卻關系到能否熬過寒冬。
富貴人家冬季會買炭、燒地籠取暖,可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啊!他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秋季的秸稈和平時上山積攢的干柴上。
他們所在的縣位于北方,不同于江南的魚米之鄉,這里四季分明,百姓無法體會到江南那般四季如春的美好。特別是冬季,大雪封山,寒風凜冽,刺骨難耐,人們只能躲在家中,緊閉門戶,苦不堪。
公婆所非虛,事實上,村子里每年都會發生秸稈失盜的情況。他們對此感到擔憂也是情有可原的。
小溪理解地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好吧!我也就不再強留爹娘和大哥了。等家里的事務處理妥當之后,您二老再來鎮上小住幾幾日。”
由于深知公婆急于趕回村莊,小溪并沒有執意挽留。
“好好,等冬天家里沒什么農活要干的時候,我和你爹再來也無妨。”
陳母滿臉笑容地回應道,看著自己的小兒媳,內心越發地滿意。
暗自慶幸,當年沒有因為嫌棄她的出身而拒絕這門親事,否則又怎會有如今這般風光的日子。
最終,小溪并未搭乘陳家興的牛車返回鋪子,而是等待眾人將院子里的雜草清理完畢后,選擇步行走回去。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