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決定腦袋。
不只是劉靖業膈應姓霍的來,府城不少官員看到來的人是誰也心有戚戚。
雖說早在一個半月前就來了一隊人馬,手持令牌要重新修葺將軍府,翻修的動靜還不小,但那時將軍人選始終未定。
聽聞最近幾月間,朝廷因鎮北將軍人選一直爭論不休,各方皇子勢力牽扯,都想安排自己人坐那位置。
而今上最近幾年無心朝政,沉迷修道煉丹,每隔二十日才上次大朝會。今上始終未表態,任由下面人胡猜才鬧得人心惶惶。直到圣旨和人一起來了才急火火塵埃落定,打得襄平城一眾官員措手不及。
其實之前也有傳說霍家人接任,可是府城官員總是先代入自己,覺得怎么可能呢,鎮北這位置比起京城的大好前程,聰明人都知道怎么選。
霍家又始終是保皇派,在幾方皇子勢力爭搶到白熱化時,霍家已經不需要錦上添花掙個從龍之功,一向低調的百年世家應是不會摻和到渾水里。
更何況霍家軍已經在涼州荊州等地威望震天,怎么可能又涉足北方引起今上猜忌。
所以他們更信是上任燕將軍之子接任,或是其他什么人選。
至于霍家出,搞不好是哪位皇子拉虎皮扯大旗故意放出來的風聲。要不然如此大事不可能先在百姓中傳開。
卻沒想到真是霍家人來了。
見到人時,襄平城官員們還恍惚著。
且來的還不是旁支,有人認識,來人是霍家嫡子霍老三,霍允謙。
府城一眾官員看著馬上之人,熟不熟識的都在一邊恭迎一邊心想:就這么一位祖宗,他能消停的鎮守嗎?還會像以往幾任與官衙井水不犯河水嗎?
果然才露面,姓霍的就招事兒,示意禮部官員直接宣達旨意。
霍允謙帶三千親兵不入城,任由嘴皮子說破也只在城外駐扎帳篷,不想進城侵擾百姓。
襄平城一眾官員面帶遺憾,不好好招待心里屬實不踏實啊,卻只能先跪地接旨。
圣旨內容就兩句話:北方即將打開國門互市。一切聽從新任鎮北將軍霍允謙,地方官衙協理。
關于互市,其實在朝堂上也鬧鬧吵吵三年之久,年年都吵著要恢復貿易,年年沒有行動,弄得大家都疲了。
因為有一部分官員主戰,人數不少。
另一部分官員主和,認為匈奴來犯,包括八年前那場惡戰,無非就是匈奴人嚴重缺乏生活物資才會不得不冒死來犯。
一場戰役需要休養生息多年,打開國門互市,我朝又缺軍馬可作互換,最近兩年天災不斷百姓日子本就困苦,恢復邊境貿易才為上策。
沒想到新任將軍一到,連同互市也定了下來,這回真不是瞎嚷嚷了。
在襄平城幾位了解霍家人動向的高官眼中,這也是奇怪的地方,聽聞霍家明明是主戰一派。
也有人反應快,心想回頭要和自己的幕僚合計合計:或許正因為霍家主戰,所以今上才會定下霍允謙,冒險讓霍家軍在南面威望震天,手又伸到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