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每一樣食材都多買了一些。考慮到這里沒有泡打粉需要到客棧買塊老面兒(老肥)代替,她也是頭回用老面兒發酵薩其馬,不知道能不能一次成功。再有老三在旁邊看著,一次成功,怕會多想老娘太厲害了也不好,做得拿不出手的還可以留給孫女吃。
買食材時,許老太聽到挑貨販子有叫賣柑橘的,忍不住駐足問價。
她孫女愛吃橘子。
可聽聞二十五文一斤,就她這種現代來的花慣錢的也忍不住咂咂舌。
販子能說會道,勸許老太:“嬸子,趕上就合適,以后天冷可就吃不著了。二十五文真不貴,你當這是啥?這在前朝可是貢品。”
許老太看眼孫女:“給我來十斤。”就當尼姑庵那晚沒有得過打賞錢,那晚得了二百五十文。
而且十斤桔子自是不能都吃嘍。
許老太看見橘子又想起給孫女用橘子汁和糯米粉做的麻薯,桔黃顏色鮮亮,上鍋蒸不是用烤箱烤,不怕沒有器具,吃起來還酸酸甜甜糯嘰嘰的,這里也沒有這種糕點。
沙琪瑪和橘子麻薯兩種做法,總是能多換點現錢。
雨天生意不好,小販才會多說兩句,沒想到這位嬸子穿著不咋滴,臉也不擦油跟干旱地似的,真買啦。
一時間,周邊挑貨賣杏的、賣梨子果子,甚至賣庵羅(芒果)的都喊她:“嬸子,他那是前朝貢品,我這才是前些年正兒八經貢品。”
合著在現代,我們咔咔炫貢品。
許老太沒再買,只打聽一番水果販子常出沒的地兒。
聽說府城之所以水果種類繁多,一是有大戶人家本身就有莊子果園,二是每天早上江邊會有好些船只靠岸。從船上運貨賣什么的都有。
許老太心里已經打算好,離開府城前一天去江邊買水果,不僅桔子,還要給孫女再多買幾樣帶回去吃。一次性給孫女買整個冬天的零嘴。
能長久保存的就放在地窖里慢慢吃,不好保存的就做成果醬或是果丹皮。
孩子太苦了,冬天哪也去不了,要吃沒吃,要啥沒啥,還要幫家里各種制藥、蒸餾、干活……
許有倉有一點好,心寬。
對于老娘不去好好賣套,今晚卻莫名其妙買不少金貴食材提回去,他能忍住不問為什么。
許有倉有自己的理念。如果啥都問啥都管,畏手畏腳的,老娘能制出玉環面和那個鮓絨嗎。
要讓老娘放開手腳大膽的往前走,多試試,多看看,愿意買什么就買。畢竟食物最后不會被糟踐,好吃的會進到侄女和老娘嘴里,不好吃的進他嘴,反正不會扔。二來主要他也說得不算,那還瞎打聽啥。
許老太沒著急賣套這不是尋思著,那個糕點萬一會賣給青樓。總感覺賣給青樓,比賣給酒樓和點心鋪子更要得上價,因為酒樓和點心鋪子種類繁多,多咱這一樣少咱一樣不會影響啥。青樓比較獵奇,尤其是桔子色的糕點,她再給切的各種形狀好看點。
在路上時,許老太就讓兒子和孫女一人吃倆桔子,橘子皮也沒舍得扔,留著聞味泡水。
“老三,你再吃兩個,長這么大,你頭回吃桔子。”
許老太又勸:“等回去了,咱娘幾個就不能咔咔吃了。給你里正叔還有那些小子們,一人只能分兩瓣嘗嘗味兒,咱娘仨總不能一人吃幾個那般造。”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