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京城“天街雪似鹽”,而松奉是“無冬春不老”。
若在京城,陳硯早就穿上厚厚的襖子,可在松奉,他只著單衣,站在大太陽底下指揮災民們在南山建房子。
災民們起先是想在山腳建房,方便以后出行,陳硯卻道:“房子建在山腳人方便,洪水淹起來也方便。”
災民們當即就決定將房子建在山上,出行不便就少出行,等山開荒出來,種些糧食夠吃就行。
他們一貫都是建土磚房,將泥巴合著干草做成土磚,在太陽底下曬干,再將磚壘成房子,上面蓋上稻草,壓上石頭就能入住。
只是這山要清理出建房子的空地來,又要做磚,就會耗費不少工夫。
眾人來到此地后,就擠進了此前看守他們的將士們住的草棚子里,他們人多,那幾個草棚子無法全部住下,干脆就圍著草棚子就地而眠,反正他們已經習慣了。
男子們去砍樹、挑水,女人們將山上的荊棘與草之類的清理干凈,老人和孩子們就去和泥巴曬土磚。
陳硯也不閑著,將官服一脫,卷起袖子就與他們一同做土磚。
做好了土磚,沿著開墾出來的山地放著曬,過個幾天就能曬干。
等肚子餓了,就一同吃粥。
要飯得來的銀子和糧食,一直堆在最中間的草棚底下,由陳老虎和另外兩個青壯一同看著,只有專門做飯的那幾人可以靠近拿糧食。
到了飯點,大家下山喝了粥,休息一會兒就又上去干。
建的是自已的屋子,災民們自是干勁滿滿,即便累也是期待滿滿。
第一批土磚曬好后,就要開始打地基建房子。
到了此時,災民們已經成了個村子,也推選出了村長。
村長名為李滿福,三十出頭,會安排人,有些領導能力,對陳硯很敬重。
挖地基的第一鋤該是村長李滿福動手,李滿福卻找到陳硯,求著陳硯幫忙挖一鋤頭。
陳硯自是不會拒絕,在災民們的圍觀中,他揮起鋤頭,將地挖開。
塵土飛到半空,再落回地面那一刻,災民們掌聲雷動,臉上盡是笑顏。
陳硯握著鋤頭柄,將鋤頭撐在地上,笑著道:“從今日起,你們就是團建村村民了!”
掌聲更響亮,那些村民恨不能將手拍斷。
他們在失了田地房屋之后,以為自已會餓死。
可是此時此刻,他們有了一座山,有了新的村子,往后只要肯下力氣,就能開荒出能種糧食的地。
開荒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情,壯勞力都去開荒了,一家老小就沒吃沒喝。
可他們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有陳大人在,有陳大人帶著他們討來的糧食在。
他們要做的,就是死命賣力氣,建房、開墾荒地。
日子有奔頭,人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本以為一切都在向好,誰知他們的草棚被一群人給圍了,對著錢糧就動手。
煮飯的婦人一見不對勁,趕忙沖去山上喊人。
村民們一聽有人來惹麻煩,紛紛丟下手里的活兒往山下趕。
身為村長,李滿福趕忙下山去了解怎么個事,誰知才說了兩句,頭就被人用大砍刀的刀背拍了,當場就是頭破血流。
村民們這下是怒極了。